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海滨模式”

时间:2021-05-20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咨询的人太多”“时间碰不上”……不少街道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时,常常会收到类似的群众反馈意见。针对这一现状,滨海新区司法局港西司法所、海滨司法所结合辖区情况,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海滨模式”。

  网格化服务就近解难题

  海滨街位于滨海新区南部,辖区面积158平方公里,约30万人口,为大港油田腹地,下辖34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针对海滨街地域偏远、法律资源不足、法律服务需求量大等特点,港西司法所和海滨司法所创新实行网格化就近服务。两家司法所将辖区内的34个社区按照“就近集中”原则,划分为7个网格,由合作的律师事务所为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固定的律师,就近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宣讲等服务。

  网格化就近服务采取线上咨询与线下值班相结合、固定公共法律服务接待日与网格间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每月第一个周六上午为海滨街公共法律服务接待日,值班律师在7个网格同时开展服务,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又整合了法律资源、减少值班律师路途奔波,更加高效便捷地开展服务。同时,在每周五,有二至三名律师深入7个网格,开展机动灵活的法律宣讲及咨询活动,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分析,并针对具体的法律问题给出建议。

  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三全”

  海滨街道还建立了司法所工作群、社区律师协调沟通群、法律服务群三级微信群,承担日常沟通协调、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教育等职能。在海滨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内,设有律师接待咨询工位,律师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值班。每个工作日的下午,海滨、港西司法所的6名工作人员轮流排班,保证公共法律服务的全时空、全领域、全覆盖。

  “在网格化工作模式下,律师资源被合理分配,使居民切实感受到了‘零距离’法律服务,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来为居民解决实际法律需求。”一位值班律师告诉记者。

  2019年夏天,某社区两户居民发生纠纷,楼上居民装修刨坏了水管,导致楼下居民屋顶多处渗水,地板大面积损坏,其收藏的字画也被浸泡。双方就赔偿多次协商,一直没能达成一致。两户居民通过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获知街道公共法律服务接待日后,便找到律师帮忙解决问题。值班律师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为双方详细讲解了损失的具体计算方式,帮他们厘清责任。双方满意而归。

  “这回真是体会到了公共法律服务的便利。”有居民表示,公共法律接待日设在周末,为上班族提供了便利,可以面对面找律师调解纠纷、答疑解惑。

  普法讲座贴近群众需求

  据了解,海滨街下辖的6个行政村,也有专门的值班律师,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纠纷,并开展贴近群众需求的普法讲座,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海滨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已实现各村(居)全覆盖。2019年,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800余次,开展法治讲座60余场,内容涉及扫黑除恶、婚姻继承、《文明促进条例》、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等,参加讲座人数达5000余人;回复法律咨询2800余条,通过微信、电话形式接待群众咨询79件,解决实际困难9件。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zz/shgl/tjcaw-iihnzhha0120770.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