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享受法律咨询的便利

时间:2021-05-20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5月12日上午,河西区友谊路街寿园里社区居民王女士向“社区法律工作室”的值班律师王海娟求助,咨询如何解决自己与邻居之间的债务纠纷。王海娟耐心解答,王女士表示满意。这是河西区“社区法律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的一个缩影。

  今年4月14日,河西区组建了一支由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骨干律师和公证员组成的法律服务队伍,进驻该区149个“社区法律工作室”,为群众提供标准化、常态化、精准化的法律服务,打造优质法律服务“河西模式”。

  在“家门口”咨询法律问题

  通过专业的解答、暖心的接待,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公益法律服务,律师王海娟在寿园里社区解答居民咨询,提出专业性的法律建议,让前来咨询的居民满意而归。

  “居民可以和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面对面沟通交流,‘社区法律工作室’的建立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区综治工作的压力,达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效果。”寿园里社区综治主任李明轩说。

  很多寿园里的居民和前文提到的王女士一样,获得了“家门口”法律咨询的便利。4月21日上午,寿园里居民林女士到“社区法律工作室”咨询房屋租赁纠纷问题,经过值班律师张文杰的耐心解答,林女士对与房屋租赁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同签订中需注意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律师的专业解答,帮我理清了思路,知道该如何依法理性解决问题了,感谢‘社区法律工作室’这个为民服务的平台。”林女士高兴地说。

  法律服务送上门

  帮助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做人民群众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的“法律贴心人”,桃园街庆荣里社区“法律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获得居民点赞。

  “秦大娘,您腿脚不好,我们律师上门为您服务吧。”5月12日,庆荣里社区工作人员胡学平得知社区居民秦大娘想向“社区法律工作室”咨询赡养问题,立即联系了当天值班律师蔡辉,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秦大娘今年80岁,早年老伴去世,一直独居。近年来,自觉身体日渐衰弱的她打算卖掉手中的房产,跟随小女儿一起生活,以便得到更好的照顾。但是对于卖房款如何支配的问题,母女之间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让老人非常苦恼。听完秦大娘的叙述,蔡辉从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角度,为秦大娘释法,给出了可以和小女儿签订“遗赠抚养协议”的建议。这次咨询持续了两个小时,对于律师的耐心服务,秦大娘感到非常满意。

  助力社区法治建设

  “通过社区微信群和日常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们介绍‘社区法律工作室’的服务时间和内容,号召更多的居民有问题及时来咨询”,天塔街环湖东里社区党委书记翟素梅说,每到咨询日,社区工作人员都会提前为前来咨询的居民排好时间、做好服务,保证他们一到工作室即可咨询。

  为居民们提供不出社区的法律服务的同时,“社区法律工作室”还为社区法治建设出谋划策。环湖东里社区法律工作室律师根据居民反映的社区内不文明现象,提出加大法治宣传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而梅江街景观花园“社区法律工作室”的法律服务人员针对如何在小区内合适的位置种植花草树木、如何对社区公共区域合理规划,以及居民对公共区域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等问题,依据民法典为社区依法治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欢迎。

  此外,“社区法律工作室”还定期举办普法讲座等活动。4月28日,天塔街宾水南里“社区法律工作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共法律服务讲座,法律服务人员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物业代表和居民代表就民法典中关于动物饲养管理、个人信息保护、侵权责任界定、高空抛物责任等群众关心的热点法律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增强了社区群众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的意识。

  截至5月上旬,河西区149个“社区法律工作室”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253人次,解答法律咨询1010件,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635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zz/shgl/tjcaw-ikmxzfmm3380728.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