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四位司法警察的人生剪影

时间:2021-12-01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作者:佚名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柔软的、坚硬的、快乐的、悲伤的,一段段岁月交织成一个个普通人的一生。

  世界的角落有一个他救过的孩子

  沈瑜,男,32岁,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司法警察。

  

  顾骏始终保护着84岁的来访老人

  人生如戏。6年前,顾骏还没进法院,他以为法警工作就像电视里的法治节目,协助法官开庭就行了。等到踏入法院,他才明白,法警除了提押、开庭,每天还会面临很多琐碎的问题和突发的情况。

  一次,一个30多岁患艾滋病的男子因盗窃被判刑,当听到宣判内容后,他反应激烈,张嘴就想咬人。站在男子身后的顾骏和另外一名法警赶紧上前按住他的肩膀,但男子竟然开始咬起自己的手,并不停地把伤口处的血喷向顾骏等人。此时,大队长一个箭步冲上前,用手紧紧顶住男子的下巴,随后更多的人拥上来,这才控制住了疯狂的男子。

  还有一次,顾骏开车回院,发现院门口聚集了很多人。原来,一名当事人拿着刀片在门口割脖子,法警队的文员迅速冲上去捂住当事人脖子处的伤口,足足半小时,直到救护车赶来。顾骏回院的时候,地上还留着一大摊的血,很黏,很稠。

  做法警也是有生命危险的!顾骏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他想,如果当时是他看见那男子割脖子,他会不会冲上去?应该也会吧,也许犹豫一下?但肯定会冲上去,身上的这套制服会让他毫不犹豫地去做,可惜外婆没有看到自己身穿警服的样子!顾骏有一丝遗憾。

  顾骏从小跟着外婆长大,4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吵着要看爸妈,于是外婆抱着他在汽车上站了足足7小时,从老家赶来上海,让他见父母。

  

  正在值勤中的顾骏(左)

  顾骏长大后,每年新年、暑假都会回老家看望外婆。外婆很疼爱这个外孙,一次,顾骏因学校有事急着在新年里坐车回上海,没来得及和外婆告别,没想到外婆那天一直惦记着他。

  “顾骏呢,顾骏怎么还没有来?”外婆问叔叔。

  “顾骏已经走了。”叔叔回答。

  外婆有些失落,她在枕头下悄悄藏了一个300元红包准备给外孙,虽然之前她已经给过外孙压岁钱了。

  顾骏上大一的时候,83岁的外婆走了。每次走在路上,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顾骏总会想起外婆。

  “如果外婆看见我做了警察,一定很开心。”顾骏想。

  爱的就是你

  孙海凤,女,41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支队司法警察。

  

  

  2021年8月的一天,孙海凤和警队同事们在东华大学完成训练,坐车准备回院。

  “那里有个人!”突然,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孙海凤大喊一声,她瞥见不远处一个穿粉红色衣服的女孩躺在地上。

  

  孙海凤小时候是个假小子,留着一头短发,成天和部队大院里的男孩子混一起,荡秋千、爬桃树、骑三轮车。她还喜欢跟着大院里的叔叔们出去买菜,叔叔们踩着三轮车,她拿个小板凳坐在车上悠闲自得。她也喜欢和父亲一起出去偷偷钓鱼,父亲常常扎紧裤管,把钓来的鱼藏在裤腿里。

  但孙海凤更喜欢自由,读书时渴望自由,在部队医院做护师时渴望自由,自由对于她而言就像空气,没它活不了。

  在部队医院做护师时,孙海凤最感兴趣的是手术室,那里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车祸的、生孩子的、阑尾切除的……一次,有个因车祸肝脾破裂的患者被送进来,手术才进行到一半,患者突然血压下降,医生直接用手给患者心脏做按压,但可惜还是没有救回来。

  4年后,孙海凤转业,她没想到自己的护师技术对于法警工作来说特别重要,比如开庭前提押被告人。

  一次,孙海凤去看守所提押一个女性被告人,提押前,她像往常一样询问被告人身体情况。

  “我以前有过心脏不适。”被告人说。

  于是,在前往法院的途中,孙海凤特别关注这名被告人。果然,没多久,被告人开始抽筋,浑身虚汗,脸色苍白,两只手很僵硬。

  孙海凤赶紧测了一下被告人的脉搏,还好,可能是晕车或者紧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手过度用力引起的手部肌肉痉挛。她开始为被告人做手部按摩,等到车辆到达法院,被告人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还好你懂医学知识!”有人说,孙海凤笑笑。

  “那里有个人!”8月的那天,眼尖的孙海凤大喊一声,司机立即停车,孙海凤冲下车跑到女孩身边。

  女孩的手冰凉,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孙海凤拍了拍她的肩膀,女孩也没什么反应。

  

  孙海凤救助昏厥女大学生

  呼吸还有,脉搏也正常。孙海凤初步诊断女孩可能有低血糖或者中暑了,她立即让同事们拿来矿泉水,缓缓喂给女孩,慢慢地,女孩睁开了双眼。

  “你怎么啦?”孙海凤问女孩。

  “我也不知道怎么晕倒了!”女孩不好意思地回答。

  此时,同事找来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女孩慢慢站起了身。

  “20岁的小姑娘,这么热的天晕倒在路边,周围也没什么人!”孙海凤特别心疼这个大学生。

  “妈,我考完试了!”上初中的女儿和孙海凤小时候一样,几乎没有什么烦心事儿,整天开开心心的。

  孙海凤一看考卷:“哎呦,怎么考这样啊?这补课都白补了,还不如去玩儿呢!”

  想当年,女儿读小学时成绩很好,孙海凤几乎没操什么心,女儿考前复习,她潇洒地扔出一句话:“不要复习了,妈妈知道的,就这点时间复习没用的,我带你出去玩儿去!”女儿考试第一,她立刻指出:“不要考第一啊,多有压力啊!”女儿竞选班干部,她又叮嘱:“选这个东西干嘛呀,多累啊!”

  女儿一天天地长大,父母一天天地变老。突然有一天,孙海凤发现自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不喜欢去外面玩儿了,只要家里有人生病,她就冲在第一线,联系医院、照顾家人,她不再是那个坐在三轮车上的小女孩了,她已经到了没有时间在乎自己的年龄了。

  “在爱的幸福国度你就是我唯一,我唯一爱的就是你,每一次我们靠近,你让我忘了困惑,忘了所有烦心……”孙海凤高中时最喜欢听王力宏《爱的就是你》这首歌。

  “你现在最爱的人是谁啊?”有人问她。

  “孩子吧!”孙海凤回答。

  十箱咸鸭蛋的故事

  高民,男,52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总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

  

  “高老师,有人给你寄了十箱咸鸭蛋过来!”门卫对高民说。

  “啊?”高民一愣,随即猜出谁是送咸鸭蛋的人了。

  高民的办公室在中控室一旁,隔壁就是男厕所。每天一旦听到法院外面有任何吵闹声,哪怕是隐隐约约,他的“神经质”便会全面启动:“怎么回事?什么地方又不对了?”然后立马飞身冲出去。

  在法警总队保卫科干了15年,爬电线杆的、浇汽油的、脱衣服的,高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

  刚开始接待信访人时,高民天天怕上班,上班就是心事,常常人还没有走进办公室,外面的叫声已经此起彼伏。高民心里那个烦啊,他感觉自己和这些信访的人没什么差别,天天和他们扯嗓子说话,肺大泡都快气出来了!

  时间一长,他慢慢回过神来,不能这样下去,自己的岁数上去了,人家不过就是来信访的,大家可以聊聊嘛。

  聊,是高民的强项。他曾经一人带着8名保安,一年接待信访人达一万多人次,有些当事人一看到高民就发怵:“你太会唠叨了,我今天先回去了!”

  那么会聊,归功于高民的阅历丰富。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高民高中毕业后,早早来到厂里干电焊、烧锅炉,两年后,高民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坦克兵。

  “目标正前方!”指挥官在瞭望台上高声指挥,高民猫着腰,在坦克里不断练习瞄准、发射。不过,两年里,高民真枪实弹发射的也只有8门炮。

  第三年,高民申请去了炊事班,恁大的一个锅灶,他搞了半天生不起火。

  “坦克兵,柴油这么多,浇一点不就燃了嘛!”同样来自上海的炊事员提醒这位小老乡。

  高民马上掌握要领,很快学会了点火、切菜和烧煮,然后开始给上百号人做饭。

  部队转业后,高民来到法院,先是在车管科工作。2007年保卫科成立,他正式做起维稳的活儿,此后,保卫科改名为第三支队,高民担任副支队长主持工作,主要负责法院机关安保和涉诉信访维稳。

  “天天吵吵闹闹挺好,上午吵一批,下午吵一批,然后时间就结束了,我还没过瘾呢!”高民说话特别逗,天大的事儿在他嘴里都是举重若轻。

  其实高民是个特别仔细的人,接待信访人之前,他喜欢看卷宗,研究信访人的特点。“做维稳工作必须要站在信访人的立场来考虑,没有必要和他们成为对立面,大家都是人民。”高民和科里的人说,“我不办案,但每个信访人的性格和脾气我要去了解,有的人生活很苦,我们与他好好沟通,有的人蛮横无理,那我比他还要狠!”

  有人说,高民这种特殊的气质让他的维稳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有一名中年男子天天到基层法院门口信访,而且动不动就爬电线杆。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男子来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门口,如法炮制爬上电线杆,引来了不少路人围观,消防员们在周围紧急布控,谈判专家也过来和男子沟通,但男子就是不下来。

  看到这一情形,高民扯着嗓子对着男子一顿大吼。怪了,男子乖乖地下来了!谈判专家狠狠拍了一下高民的肩膀:“你可以的,把人给骂下来了!”

  其实不是骂,是恨铁不成钢。高民很了解这个信访人,男子以前做地摊生意,自从上访后,地摊也不摆了,家里生病的老婆也不太管了,整天就想着如何通过信访来“弄”点钱,人也越来越邋遢。

  高民根据男子的特点,开始和他“亦正亦邪”地聊,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子慢慢也听得进高民说的一些话了。

  一次,男子说得兴起,从包里拿出一粒糖递给高民,因为常年信访,男子的包里一直常备饼干和糖作为干粮。看着男子一双脏兮兮的手,高民不露声色地接过糖,拨开糖纸,放进嘴里吃了起来。

  这可把男子乐坏了,高民吃了他的糖,这不就是把自己当朋友看了!从此以后,男子视高民为“兄弟”,虽然他心里还是想“弄”钱,但不再像原来那样激烈了。

  过了一段日子,门卫突然叫住高民,“高老师,有人给你寄了十箱咸鸭蛋过来!”

  “啊?”高民一愣,随即猜出谁是送咸鸭蛋的人了。

  “这十箱咸鸭蛋是谁买的?”高民打电话到快递地址上的专营店。老板一查,果然是男子买的。原来,男子想着和高民的“交情”不错,便送点“礼”过来。

  “那个人呢?我要把咸鸭蛋退回去。”高民说。

  “我不认识那个人啊,也不知道退回到哪里去!”老板一听急了。

  高民于是打电话给男子:“你来,咸鸭蛋的钱我一定要给你的!”

  “哎呦,你帮我办好,以后我请你吃饭!”男子在电话里哼哼哈哈。

  挂完电话,高民把十箱咸鸭蛋交给总队,总队交给纪检部门。此后,每当高民接到男子的电话时,都嚷着让男子过来拿咸鸭蛋的钱。

  “别别别!”男子在电话里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在法院门口,他怕高民还他钱。

  

  高民仍然每天在保卫科上班,有年纪大来信访的,他就和人家聊过去的岁月吃过的苦;有浑身涂满汽油来闹事的,高民二话不说就和特保一起控制来人;有手拿打火机点燃棉衣的,他和同事们上去就扑灭火星子。

  “不要认为今天把这个人劝走了,今天的事情就结束了。这有什么意思呢,得过且过的,要设身处地去给老百姓解决问题。”高民每天挑着眉毛,说着真心话,做着真心事儿。

  时间有三种模式,过去永远静立不动,现在像箭一样飞逝,未来姗姗来迟。等到人生的最后一天,你能记住自己人生中哪些瞬间?

  瞬间+瞬间+瞬间……=幸福人生

  2021年的初冬,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总队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全市法院司法警察“十大感动瞬间”的评选活动,记者有幸采访了候选人中的四位,一下子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司法警察是干什么的,司法警察是属于公安系统还是法院系统?司法警察和交警有什么差别?司法警察工作是不是比较轻松?甚至在记者采访顾骏、沈瑜、孙海凤、高民时,也发现他们当初进入法院时并不是都很清楚司法警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然而,时间是一枝向前延伸着的绚丽藤蔓,在从事多年司法警察工作之后,他们各自独特的人生经历、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内心无处不在的善良,全部融化在了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融化在了工作的一点一滴中,他们用自己一个又一个的瞬间完美诠释了司法警察的职业精神——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你喜欢司法警察这个工作吗?”采访中记者忍不住问四位被访者。

  “喜欢。”他们回答。

  无论是为少年捐献骨髓的沈瑜,还是对老人饱含同理心的顾骏,亦或是喜欢自由的孙海凤和“亦正亦邪”的高民,无论是90后、80后、70后还是60后,他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幸福感。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过好自己岁月中的很多个瞬间,那么这个人生就很幸福了。


原文链接:http://www.shzfzz.net/node2/zzb/n4484/n4497/u1ai16197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