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社区村警战斗在基层抗疫一线

时间:2020-03-09 来源: 作者: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萍 徐鹏

  

  “您好,我是社区村警,你们家是不是来了亲戚,我来登记一下。”

  

  “一定要对进出小区的车辆和人员详尽登记,并做好劝阻探亲访友工作。”

  

  ……

  

  今年50岁的刘应存,年前刚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鼓楼社区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但她依然担任社区村警。

  

  疫情期间,她从大年初二一直忙到现在。

  

  早上一上班,她就联合鼓楼花园工作人员开展社区防疫工作,挨家挨户走访,询问有无湖北等地归来人员,一遍遍告诫、一次次发放防疫宣传页,不厌其烦地疏散聚集的群众。快到下午下班时间,还要回到社区上报信息,并对各社区排查出的来青返青人员挨个打电话,一遍一遍地重复:“尽量不要出门,外出要戴口罩,一天两次量体温,并在社区微信群里及时上报……”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互助县公安局“一村一警”整装待发,战斗在基层抗疫一线,活跃在全县305个村(社区)中,构筑起坚固的基层疫情“防控网”。

  

  互助县公安局的做法正是海东市政法系统抗“疫”的缩影。

  

  海东市是青海的“东大门”,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全市政法系统不缺位、不退让、不落后,立足自身职责、发挥职能优势、狠抓源头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政法保障。

  

  按照市县区两级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海东市委政法委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基层网格化管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优势,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要求和“三查两问一登记”原则,由辖区公安民警配合协同网格力量担负起宣传员、调解员、信息员、联络员、代理员、指导员“六大员”职责。全市设置36个道路检查点,24小时全天候、全覆盖、不间断运行,做好车辆人员排查、体温检测、人员筛查、追踪核查工作,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拉面之乡”化隆回族自治县共有12万人在全国271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1.5万家。春节期间,部分“拉面人”从全国各地返乡,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压力。为此,化隆县公安局迅速行动,研究制定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全体民辅警全员到岗,局领导班子成员对全县17个乡镇及6个卡点实行联点包片,“一把手”同各部门负责人和疫情卡点负责人签订了《疫情防控目标责任书》。

  

  17个乡镇373个行政村的党员干部和“村警”,全覆盖联系包保社区(村);关闭进入化隆县的主要通道,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封闭小区,全力切断传播途径……化隆公安采取了劝、堵、宣、隔、打、控等一系列“组合拳”。目前,全县已排查返乡人员14874人,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实现17个乡镇373个行政村30万人口“零感染”“零病例”。

  

  同时,海东市委政法委与市网信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通力协作,合力开展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和管控工作,严格落实“三同步”工作要求,大力宣传防控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公众理性面对疫情,营造依法防控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查处涉网类违法舆情17起21人。

  

  为依法惩处涉疫违法犯罪案件,海东市公检法部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刑事案件办理工作若干规定》,对公、检、法机关办理涉疫情刑事案件提出办案要求,建立信息共享通报、提前介入等机制。制定下发《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对战“疫”期间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截至目前,全市政法部门查处涉疫违法案件50起,另有数起相关案件线索正在由公安机关缜密侦查。

  

  为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海东市政法系统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从市委政法委、市公安、法院、检察院抽调人员成立3个督导督查组,明确工作职责,结合市防控指挥部工作安排,定期不定期深入六县区实地检查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督促指导各项工作措施落细落实落到位。

  

  目前,通过强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举措,海东市取得零输入、零感染、零报告的阶段性成效。

  近日,海东市公安局又出台七项措施: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严打涉企违法犯罪;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建立涉企警情预警通报机制;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快速处警及时协调;优化公安行政服务,企业有急需可开通绿色通道;加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深入推进道路交通保畅疏堵工作和推进证照办理利民化、人性化,以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