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城市里的“摆渡人”

时间:2022-05-11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作者:佚名

  初春已至,突然爆发的疫情让上海这座本该热闹的城市被迫按下暂停键。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无数的平凡英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我们的城市。上海虹口法院积极响应抗疫号召,向全体干警发出参与防疫志愿工作的倡议书。我们看见,他,她,还有他们背后的家庭,都挺身而出,力所能及的为防疫工作贡献着自己的每一点光和热。我们之所以不畏惧黑夜,是因为始终迎着光,坚定前行。

  清晨五点半,距离虹口区四十多公里的朱家角,微微潮湿的空气仿佛宣告着一天伊始的苏醒与憧憬;凌晨三点,地处虹口区北部的江湾镇街道,仰望,夜幕中满目繁星,低头,脚下是回去的路,也是第二天的崭新征程。

  短短一个月不到,这样的场景在刘毅脑海里已经形成惯性记忆:作为下沉江湾镇街道“抗疫突击队”中的一员,除了入驻一线进行支援,他还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摆渡人”。将分散在城市各处的同事接到社区抗疫一线汇集、每天送队友们去社区居委工作、往返于街道和法院运输防疫物资补给……“每位‘战友’的样子我都记得。”

  

  他,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静默城市中的穿行:“每天都在送人上‘战场’”

  在这个暂时静默的城市中,驾驶一辆可以自由通行的车,刘毅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不同于平时工作中的警务保障,现在的每一次出发,更像是冲锋的号角:“不是接送同事往返抗疫一线‘战场’,就是为他们送上补给的‘子弹’。”

  4月9日,接到虹口区下沉基层支援的任务后,短短几个小时,虹口法院迅速组建了一支近20人的“抗疫突击队”,尽锐出战。深夜十一点,首批支援江湾镇的街道的八名队员确定,刘毅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准备入驻行李,刘毅还承担了第二天清晨接“战友”的重任。

  

  第二天清晨,刘毅比往常足足提前了一个多小时起床出发,准备给大家备足缓冲时间。出乎他的意料,来到的每一处同事们都早已整装待发。没有多余的寒暄离别,没有落下东西的中途折返,等待刘毅的同样都是准时坚定的身影,大家拖着各自的行李箱默契的迅速上车奔赴下一个地点。也许临别的叮嘱不舍每个人前一晚已经和家人诉说太多,出征的这一刻,所有人都怀抱着同样的信念:加油!必胜!“团结”是刘毅对自己所在队伍的第一印象。

  江湾镇街道“抗疫突击队”的居住地点和工作的居委之间隔着一段路程,为了避免路上接触风险,节约时间,每天刘毅都需要接送战友“上下班”。因此,他也成了将大家的辛苦尽收眼底的人。

  “每天早上都在六点到七点间出发,有时遇上特殊任务要提前到居委,五点半就要出发。晚上结束的时间也不固定,最忙的时候,甚至要到半夜两三点才回来。算上洗漱的时间,大家每天休息的时间很有限。刚睡下几个小时,睁眼又是新一天的使命。”刘毅认真的为我们细数支援以来大家的疲惫,却只字不提自己平时的辛苦。

  

  事实上,刘毅在虹口法院派出入驻到三个街道进行下沉支援的志愿者队伍中,算得上是“关键人物”:不仅负责江湾镇街道的日常“摆渡”,还承担了三支队伍和法院之间“摆渡”的重任。“摆渡”,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接送“上下班”,一人一车,需要统筹规划的内容太多太多。

  早送晚接,中午还要换班,驻地和各个支援点之间刘毅一天最起码三趟往返,为了避免返程中途的空车浪费,他还主动揽下了为大家取餐的后勤任务,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固定流程。相较于同事之间的“换班制”,刘毅需要付出的更多:每天要在第一批上岗同事起床前准备好,要等最后一批同事收工后才能结束一天的奔波。

  

  加油、车辆消杀、停车……作为“摆渡人”,要全面考虑关于运输车的保障工作:最多能够容纳13人的车子油耗不小,有时还会接到去法院取补给物资和从全市各个地方接后续下沉街道志愿者的任务,往往隔不了几天就会陷入“里程焦虑”。为了不耽误工作,刘毅一般会选择结束一天的忙碌后的晚上开着车出去加油,有时兜兜转转要到下半夜才能加好,回到驻地停好车安心入睡。每天早晚两次的车辆消杀,不仅时间上需要提前备足,因为路面消杀也导致车辆玻璃模糊,刘毅还要额外完成给车辆加玻璃水、清洁前窗玻璃等工作。

  防护服、消毒水、口罩……这些看似寻常的防疫物资,在战“疫”一线却是消耗最快的必需品。下沉街道进行志愿工作之余,刘毅每周都要往返法院和街道,取上三四趟物资,为各支“抗疫突击队”送去,他解释道:“常规的防疫物资消耗非常快,防护服等防护装备一般只能持续4个小时,需要经常更换,为了安全我多跑几次取补给是应该的,这都是兄弟们的‘弹药’。”

  抗疫一线的“争抢”,“我们是一个团队”

  装满了84消毒液的消毒喷壶有多重?

  刘毅告诉我们,“双肩背包”式的40多斤,“斜背式”的20多斤。往往一栋居民楼整套消杀流程下来,要背上两个多小时,中途还要下来加一次消毒液,即使是体力不错的刘毅也感叹“真得很累”,而这,只是“抗疫突击队”队员们每天的工作任务之一。

  除了社区消杀工作,志愿者们的另一项考验便是协助医护人员为阳性或抗原自测异样的居民上门进行核酸单采:防护服全身“武装”后,身上还要背上核酸标本袋,等待医护人员采完后将试管放进袋子里,再帮助他们消毒后去下一户。一栋楼里,这样的单采任务越多,与每一户的接触风险也就越高。

  

  奇怪的是,这样的高难任务,却成为团队每个人“争抢”的对象。每逢“出战”,大家都一拥而上认真自荐。“任务就在那里,需要我们中有人去完成,但是大家都不愿让同伴冒这个险,宁愿自己去。”刘毅认真的对我们说。这样的“争抢”画面,还屡屡发生在每一次搬运沉重物资、每一次深夜加班时。“你昨天干的已经特别多了,今天我来”是这个团队中大家为了说服对方最常说的一句话。

  其实,每一个人的昨天都做的非常多,每一个人又都希望今天和明天可以为队友、为社区里的居民、为这座城市做出更多。

  下沉社区并非易事,看上去普通的一个小区,居住户数可能达上千户。每一次分发物资,就是1000多箱的装卸和搬运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样,几千人的核酸检测,维持秩序,二维码登记都繁琐复杂,但这只是“抗疫突击队”工作的片段,还有分发抗原自测试剂盒、环境消杀、应急值班和其他突击任务……队员们积极投身抗疫工作,用坚守和付出共同为江湾镇街道的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阻击疫情扩散的“安全防线”。连续十几天的披星戴月,大家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和尊重,排队核酸时,总能听见他们真诚的致谢:“我认识你们,你们背后写着法院,来我们这支援好多天啦,谢谢你们!”

  微信另一头的牵挂,爱在心头口难开

  “不要担心,你去工作,我吃了药可以的。”得知儿子接到下沉江湾镇街道支援抗疫一线的任务,父子俩目光默契的对视一眼,六十多岁的父亲开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知道他一定会让我这么做,他不开口我也知道。”刘毅微微哽住,接着说:“他自己就是有47年党龄的老党员,这种时候他一定会要我上。”

  

  然而,这段对话发生的前几天,曾经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父亲又突发心梗,血压一度高达190。就在接到任务的前一天,刘毅还在为父亲奔波配药。“能否请您收集好小区里其他患者的用药需求,我好一并去医院挂号取药回来。”在发给居委书记的微信中,封控期间一直担任社区志愿者的他不忘承担起为邻居们买药的任务。

  父亲身体不适,刘毅闪过一丝的犹豫。思前想后,父亲的支持让他还是下定决心:这种时候,“大家”平安无虞,“小家”才能更好。但工作间隙,他还是忍不住给父亲发了微信:你自己当心点。在下沉江湾镇街道“抗疫突击队”中,像刘毅一样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到岗战“疫”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夫妻双双成为志愿者奔赴一线,书写守护城市的协奏曲;有的人子女即将迎来中考,为了“大家”却不得不辞别,保卫一方平安……刘毅感叹:“每个人都有困难,但是没有人会后退,都是迎难而上,这就是我们虹法人。”

  这不是刘毅第一次全身心投入防疫志愿者的工作,他给我们盘点了一组数据:30,1+n……去年“六一”开始,接到所在居委青年“三进”的新冠疫苗接种推广任务,刘毅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六点半到九点,匆匆解决晚饭后便开始在小区里挨家挨户“跑楼”,积极引导群众接种,事后获得了机关党委的高度赞扬。

  时间来到今年三月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刘毅第一时间便向单位申请,成为首批来到保定路核酸检测点进行支援的志愿者。随后社区封控的十几天里,他又化身守“沪”者,为社区的邻居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各位邻居早上好,等会核酸采样时我会从32楼逐户敲门通知各位做核酸。”刘毅给我们展示了他在楼道群里的志愿工作通知截图。两梯四户的构造,107户人家,为了避免聚焦造成的交叉感染,在发放物资和通知检测时,刘毅主动“多走一步”,按楼层进行分批通知,在物资配送时也送到每户门口,离开再通知,做到“无接触配送”。在他的努力下,他所在的楼栋成为小区内秩序井然的“全阴楼”。

  

  “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是要求,是普通市民的义务,更是身为党员的责任。”刘毅这样总结自己的经历,在这个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有许许多多像刘毅一样的“摆渡人”和志愿者,在疫情和城市平安之间争分夺秒,守护一方。为了我们的千万个温暖家庭,有人勇敢逆行出征“疫”线,有人奋力奔波运输物资,用一次次前行去完成千百种“不可能”。致敬每一位护万家灯火温暖明亮的勇者!


原文链接:http://www.shzfzz.net/node2/zzb/n4484/n4497/u1ai16325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