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梨园”花千树

时间:2022-05-17 来源:河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图为梨园景色。

  

  □闫辰国

  “千树梨花千树雪”的盛景我曾看过多次。以往的都如过眼云烟,倏然而去。唯有苗家营村的“百年梨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桃李喷红、丝绦拂堤的时节,正值梨花盛开,我慕名来到辛集市苗家营村。一进村,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梨花的香甜气息,直沁人心脾。牌坊上,有著名书法家石城题写的“百年梨园”四个大字,十分醒目。这里还曾是我国美术大师张士增先生的写生基地。

  踏入梨园,置身花海。白茫茫的梨园一眼望不到边,一簇簇梨花层叠相拥,如玉似雪。蜜蜂在花间忙碌,上下飞舞,似给梨花梳妆。朵朵梨花在蓝天的衬托下,在和煦的春光里闹着,显得婀娜多姿,分外迷人。一阵风吹动了满园梨花,白色的花瓣儿四处飞舞,梨花雨拂在脸上、落在身上,树下一片洁白,惬意至极,有过一次便终生难忘。

  春风轻拂过,梨花压枝繁。天下的花要说白,梨花当仁不让。唐代诗人温庭筠有诗云:“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宋代诗人卢梅坡曾把雪与梅花做过对比,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如将梨花与雪、梅相比,梨花既不逊雪之白,也不输梅之香。清代文学家李渔赞曰:“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读古人的梨花诗,全身都浸染了梨花的圣洁清香,有说不出的妙境。

  梨园之所以延续百年而久盛不衰,除了该村地处滹沱河和鸭河故道,为梨树的生长提供了丰沛的地下水源外,得天独厚的沙质土壤和环境功不可没。苗家营村生长着上千棵清朝嘉庆年间老梨树,在当地以“古树群”而闻名。尽管许多老树的主干已干枯,但斜生的枝干伸向四面八方。深黑色树皮轻轻一抠,便会掉落。裸露出地面的老根,像历经沧桑的老农胳膊上的青筋。每棵梨树的根部都有一个明显的嫁接痕迹,因为梨树的祖先是野生杜梨,需要通过人工嫁接才能成为优质树种。

  悠悠古梨园,苍苍几百年。300多亩的老梨园,虽老郁遒劲,却不失百媚千娇。历经沧桑,仍一派生机。从形状上看,有的梨树像蓑笠老翁,有的像大鹏展翅,有的像双鸭浮水,有的像猴子望月,有的像蛟龙出水,有的像巨蟒翻身,有的像夫妻拥抱。印象最深的是披着红丝带的“梨王”,此树粗大雄壮,展开双臂拥抱,连它的一半也围不住。枝干犹如无数巨蟒盘绕,高高的树冠如堆雪砌玉、似白浪翻涌。树根纵横裸露突起,从正面看似蛟龙,从侧面看如鳄鱼。还有一棵“梨抱槐”,中空的树身上长出了一棵国槐,像孩子一样躺在老梨树的怀抱里,村里人称之为“古梨抱子”。至于为什么会形成树中生树的奇观,村民们也是众说纷纭。老树枝头开着白色的花朵,纯净明丽,夺人眼球。有诗赞美“梨抱槐”:“修得几世好奇缘,祥鸟衔籽腹中填,慈母一朝喜分娩,梨抱槐儿史空前。”

  冬去春来,寒暑易节,这些梨树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与积淀。望着老梨树苍老的容颜,闻着它们散发着甜腻的清香,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梨树虽老,却坚毅、顽强和执著,它们从来不因年老而停止奋斗!

  苗家营村世世代代有种梨树的传统,百姓也十分珍爱这些梨树。“百年梨园”不仅是村庄一道绮丽的风景,更是哺育一方的特色支柱产业,在自然的恩泽,世世代代苗家营人的呵护下,展开了新容颜、迎来了新机遇、赶上了好时代。它必将继续旺盛生长,欣喜地向后人诉说今天的繁荣和明天的昌盛。

  (作者单位:邢台市公安局信都分局)


原文链接:http://www.hebeipingan.org.cn/system/2022/05/13/03016128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