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宅

时间:2022-05-17 来源:河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王胜田

  在我尚未离开家乡的十几年中,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家乡的老宅里。

  老宅背靠大街,坐北朝南,东西为三间趟,南北有七八丈。其样式就是个传统的北方四合院,正房为北屋,东西两边各有两间厢房,南边是个棚子,中间是棵碗口粗的皂角树。因此,老宅就结构和居住而言,在那个年代显得十分的大方而舒适,尤其是夏天,满树挂着肥厚的皂角,茂密的树冠遮天蔽日,一家人坐在树下的石桌旁,吃饭、说话、玩耍,快乐无比。

  那时候,我们那一带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土木结构。当时,还没有钢筋水泥结构,也很少有砖石结构,庄里唯一的一大户人家里也只是砖房而已。当年因我父亲做过生意,曾走南闯北到过许多地方,在村中算是有脸面的人物,因此我家的老宅盖得相对别人家的阔绰、高大、宽敞。后来,我记得父亲为了让已长大成人的大哥能早日娶上媳妇,不惜奔走上百里的路程,从太行山脚下买来石灰,又订购了半窑湛蓝湛蓝的青砖,把家中房屋的外墙都裱了一个遍儿。乍一看就像现在贴瓷砖一样,只是为了增加附着力,每隔一段距离便用一块砖竖着伸进墙缝,且上下错落有致,外边再用石灰勾缝,真是美观、结实、耐用,使我家当时的居住条件大大地得到改观。更为值得骄傲的还有房屋内的四梁八柱,用料实在,桌椅板凳,货真价实,在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小庄来讲是顶好的老宅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长大的我变得不太安分了。十六七岁时,我试着走出老宅,由开始的体力活、民工,再到后来的劳心者、卖画,由乡镇到城市,由本地到外地,由几天到数月。后来,我的心野了。终于有一天,我彻底走出老宅,义无反顾地开始在外面混世界,甚至一去好多年、十多年……然而几十年来,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家乡的思念有增无减,老宅也像一杯陈酿,愈品愈香,越念越想,我人虽然生活在城市,心却常常留在老宅,甚至多少次梦中回到家乡,住在老宅,围绕在父母身边,说说笑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有幸调回省城,从此可以经常回到家乡,回到老宅,回到父母身边了。那时的家乡,人们都改善了居住条件,早已遍布红砖大院,到处都是钢筋水泥房屋,甚至有许多小楼别墅拔地而起,并且都是铝合金门窗,瓷砖铺地,村子早已焕然一新,然而我家老宅却依然如故。有一次我回家时竟然发现当年非常贫困的邻居家也盖起高大的砖房,相比之下,我家老宅更显得低矮而破旧,然而强烈的怀旧之心让我不为所动,坚守着老宅,坚守者那段情愫,坚守着……

  有一年我回家,看到八十几岁高龄的老父亲,虽已身患绝症,还经常对老宅清扫修补,艰难地爬上爬下,然而日益下沉的房基,风雨盘剥的墙体,使老宅不仅失去往日的风采,而且还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可能。越来越凹的屋顶令积水难出,墙体开始出现裂缝,甚至呈扩大之势。对此父亲显得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父亲虽然没有责怪我的意思,但是有过几次明显流露出对别人家新房的羡慕和向往。

  我落泪了,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情感。很快我决心不再抱守对那老宅的怀旧和留恋,我决定再盖栋大大的新房,而且在老宅上盖,要盖得高大、宽敞、结实、漂亮,让父亲绽开幸福的笑容。我很快把新宅草图设计出来,让我大哥在窑上拉来了砖,我又拉来了钢筋和水泥。二哥又通过熟人拉来一个施工队,终于在老宅基地上建起了一座高大、漂亮、耐用的新宅院。当时父亲已经病重,搬进新宅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尽管弥留之际的父亲已无法露出笑容,我想父亲心中也应该是快慰的,应该能含笑九泉了。

  转眼又十余年过去,我已完全习惯于城市的生活,适应了小区、高楼、单元房的居住方式,但我每年或多或少要回几次家,总要找机会到宅院里走走,在椅子上坐坐,往床上躺躺,看一看已经一搂粗的皂角树,回忆一下童年的往事,陪年迈的母亲说说话。母亲喜欢老家,不愿离开,只有到了冬天,实在耐不住冬日的严寒,才勉强随我来城里住,但只要天气稍微变暖,立马要求回老家。因为母亲在老家,我也时常隔三岔五的回去,顺便小住几日。在我心中,依然对老宅念念不忘,总有些怅然若失。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公安局)


原文链接:http://www.hebeipingan.org.cn/system/2022/04/26/03015794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