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智慧”基因植入交管 深化改革惠及民生

时间:2020-12-29 来源: 作者:

  ?

  

  

  ?“异地办”“便捷办”“网上办”……从11月20日起,公安部再推12项公安交管优化营商环境新措施,南宁和全国同步实施。在南宁,这是继交警部门全面推行就近办、网上办、预约办等8项便民服务,以及创新施行“警保农邮”服务模式、“境外驾驶证验真快办系统”、机动车通道式查验“一码到底”等6大举措后,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公安改革强音阵阵,便民利企举措密集出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举措,着力解决好群众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不方便等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以切实可见的改革成效助力优化南宁市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便利。

  “放管服”改革

  把方便送到群众身边

  “不用跑几十公里以外,在家门口就可以年检,实在是太方便了,为交警点赞!”日前,南宁交警联合机动车检验、保险、报废回收、医疗等机构,来到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为群众办理摩托车年检、上牌等车驾管业务。

  南宁交警车驾管业务下乡服务,是深入推进服务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放管服”改革的举措,能解决农村摩托车上牌难、检验难和农村摩托车驾驶人考试难的问题,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交管业务“就近办”“一次办”“便捷办”。

  过去,农村群众要办理车驾管业务需要跑30公里左右的路程到市区车管所。为解决农村群众来回跑、办事难的问题,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先后在全市农村地区设置了38个“警保农邮”车管业务便民服务点,通过发挥“三农”服务站、农村村委会、邮政所、农村“两站两员”等社会力量,通过手机APP线上办理、服务网点定点受理、劝导员和协管员上门办理等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交管业务。在全国,“警保农邮”属南宁交警首创。

  近年来,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不仅以“车驾管”改革为突破口,延伸服务触角,还应用“互联网+”思维全面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全领域拓展延伸,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真正把方便送到群众身边,为群众生活带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新变化。

  线上线下融合

  构建全覆盖服务网络

  在“放管服”改革中,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统筹抓好线上线下两个阵地,不断延伸服务管理触角。

  线上,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交管服务平台和交管“12123”手机APP,设立966122车管声讯服务中心,开发“南宁微交管”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推行一键挪车、交通设施报障、交通违法有奖举报、电动自行车上牌预约等57项服务,年均提供线上服务超过500万人次,打造了触手可及的“掌上车管所”。

  线下,建设“24小时不打烊”综合服务室,在人流量较大的车行、商场、社区、驾校以及业务大厅设置车管自助服务终端,让市民可就近便捷办理车管业务。在市辖范围内设置电动自行车登记站、带牌销售4S店以及抵押、解押服务站、快速理赔点等,实现市区3公里服务半径,农村无需到县城即可办理交管业务。

  同时,深入推进农村“两站两员”建设,扩大“警保农邮”服务网点,以及“流动车管所”“流动检测站”“流动考试车”下乡服务等。目前,南宁市区共有17个综合工作站、12个电动自行车登记站、91家带牌销售的4S店、6个解抵押服务站、24个警保点、24个警邮点、20个警保农邮点、17个快速理赔点、8家社会化考场,构建了全覆盖、无死角的服务网络,实现最大化下放权力、解放警力、释放红利。

  强化监督管理

  确保能管到位管得住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始终把强化监督管理贯穿于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的全过程,确保下放的各项业务管精准、管到位。

  ——建立了“一中心、三平台、五大系统”,即车驾管业务监管中心、机动车审核监管平台、驾驶人考试监管平台、网络服务平台,公安交管业务综合监管系统、公安交管大数据分析研判系统、车驾管业务监管系统、社情民意研判系统、“智巡监查助手”APP系统。

  ——组建了支队、大队两级专业监管队伍,建设支队、大队两级业务监管中心,创新推出业务信息抽查、实时视频巡查、分析研判核查、实地现场检查、业务回访调查、社会舆情排查的“六查”工作法,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推进智慧监管创新,通过数据分析碰撞自动排查风险隐患,实现了对全市260多个车管服务网点进行全流程、可视化监管。自主研发了机动车检验监管智能审核系统,依托系统自动识别送审的数据、照片和视频,并快速准确判别送审的照片、视频与车辆登记信息,审核耗时由原来的10分钟/辆缩短至目前的10秒钟/辆。

  ——科技赋能和强化监管,确保“放管服”改革既能“放”到位,也能“管”得住。在日常工作中,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形成了“业务系统预警、专人分析研判、专案查处打击、问题漏洞反馈”的闭环监管体系,做到业务延伸下放到哪里,监督管理就跟进到哪里,让改革措施健康落地、可持续发展。

  提升服务效能

  先行先试举措便民惠企

  以科技兴警为支撑,助力交管服务创新。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8月24日,南宁市推出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让市民在商家购买电动自行车后,即可在就近的电动自行车登记服务站上牌,免去往返车管所的奔波,实现了车管、商家、市民三方共赢。

  车管部门还与汽车厂家、金融机构协作,推行“环节联动、信息联通、业务联办”,实现车辆销售可上牌;一站办、现场办、即时办,实现新车上牌、抵押登记等复杂业务流程再造,不少先行先试的举措得到各界的广泛认可。

  在全国率先推行机动车“通道式查验”流程改革,将以往的现场录入信息资料环节前置到互联网,并利用道闸系统区分网上预受理群体,车主从进入查验区到查验结束,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分钟。

  境外驾驶证“验真快办”。全国首创境外驾驶证验真系统,收集了125个国家和州的930个准驾车型信息,有效解决了77%的外籍驾驶证换证的验真解读问题。

  机动车抵押登记“网上核验”。全国首创抵押解押“警E通”平台,与平安银行合作,实现银行机动车抵押资料数据共享、储存和网上流转,业务办理更便捷、安全。

  数据共享“舒心快办”、错峰服务“团约夜检”……联合机动车检测机构升级错峰服务,创新推出“团约夜检”举措,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需要年检的车辆达5辆以上(含5辆)的,可以通过电话、手机APP、互联网三种方式预约年检服务。

  整治隐患车辆

  智能管控保障道路安全

  在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显示着南宁这一时段的实时路况,哪条路遇到拥堵,哪条路发生车祸,这些信息都能随时调取出来。这个中心仿佛一个强大的“交通大脑”,拥有集交通数据采集、信号控制、视频监控、交通卡口、信息发布、决策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交通管控体系,不仅可维护交通安全,还能保障城市交通整体畅通有序。

  “路面警力注意,一辆牌照为桂A55×××的车辆正沿人民西关路往人民朝阳路口方向行驶。车主无证驾驶,请尽快拦截!”在南宁交警四大队指挥分中心,值班民警紧盯电子大屏幕发出指令。在人民朝阳路口,这辆车被执勤交警拦截下来。经检查,该车驾驶人王某之前因饮酒驾车,已被暂扣驾驶证6个月。

  有的机动车到了报废期,却没到车管所办理报废手续。对于这种情况,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对应招”,每月定期分析梳理车管、电警卡口等系统反馈的海量数据,自行排查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等车辆,并发挥南宁市天网监控、卡控系统等资源丰富、覆盖面广的优势,制作相关轨迹清单下发给辖区大队进行追踪清理,做到科学研判,精准排查。自6月南宁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交通秩序整治提升行动以来,交警支队多次联合城区、城管等部门组成150余人的整治执法队,到乡镇、村屯、场站开展拉网式清理整治,累计查处无牌、报废等隐患车辆800余辆。

  整治顽疾乱象

  打造城市文明交通环境

  年初以来,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平安建设和文明城创建为抓手,紧紧围绕影响交通文明环境、群众安全出行的交通违法顽疾和乱象进行了严整严治综合治理,有效净化了交通出行环境。

  按照“一个难题一种办法”的思路逐项攻坚,全面排查交通堵点乱点90余处,创新思路整治堵点乱点,坚持抓路面见警率、管事率、秩序率,全面推行“阶梯式勤务”和“铁骑勤务”,提升城市交通动态管控能力和水平。在城市核心区持续开展“夜间勤务”,风雨无阻、通宵达旦开展查处酒驾、醉驾、飙车、飙声专项行动,夜间飙车竞速交通违法犯罪行为基本消除。

  同时,通过无人机和铁骑相互配合,快速精准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使城市交通秩序显著改善。今年以来,该支队开展“逢五”“逢十”“逢周末”和“子夜行动”“百日行动”“拂晓行动”等专项整治200余次,查处酒驾、醉驾、毒驾、飙车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假牌套牌等重点隐患车辆2054辆,切实消除了安全风险。

  在市区,对50处路口、195处路段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改造优化,进一步提升了道路安全防控能力。在农村地区,狠抓事故隐患路段整治,在事故多发点段、安全隐患点段增设完善警示标牌,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坚决防止农村群众因交通事故致贫返贫。

  结合开展国省道交通安全示范道路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一灯一带”建设,联合县区政府、交通、应急、公路等部门投入600多万元,对50处隐患路口路段进行整改提升;发动6家爱心企业出资上百万元在358、210国道安装82盏太阳能路灯。自6月18日亮灯以来,沿线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358国道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环比全面下降,极大增强了沿线群众的交通出行安全感。

  精准调度管理

  依托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高科技的智慧基因不断融入交管工作中,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加强与百度、高德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由“人力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升级。

  在全区,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率先启用“鹰眼”系统,将高空全景监控、低空道路监控、卡口、地标建筑物、信号机、诱导屏等信息资源通过一个界面进行集中展示,有效解决了以往指挥调度中存在的多系统界面切换耗时、混乱、不直观等问题,以“实时全景一张图”实现了指挥调度精准化。

  目前,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和中心城区交警大队指挥分中心都建成了“集成全部资源、实时动态呈现、预测预知预警”的指挥平台,不仅可以对交通路况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研判,“一张图”可以呈现周边警力资源情况,实现了勤务可视管理、警情主动发现、指挥处置精准高效。

  优化信号灯配时,设置“绿波带”通行。在市区部分主干道路口实行连续绿灯通行,减少交叉口停车等候,提高路段平均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目前,南宁市有民族大道、青秀路、双拥路等33条主干道路实行了“绿波带”通行。同时,实现交通拥堵信息互联网实时发布、拥堵警情自动推送,为市民出行提供了精准的交通信息服务。

  今年前三季度,南宁市全天交通拥堵指数为1.36,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前列。1—10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4.72%、15.75%、20.15%和27.2%。

  你礼让我礼让

  文明交通之花遍地开

  南宁是全国电动自行车使用率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10月南宁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355万余辆,人均拥有率和出行密度高居全国前列。

  针对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问题,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创造性地推出“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管理模式,2016年曾被公安部交管局作为“南宁经验”在全国推广。

  在交通繁忙的路口,该支队增设交通引导牌,规范设置路口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有序过街,并把有限警力放在防范交通违法的前端,提早预警、提早制止,最大限度发挥在岗警力效能。

  目前,全市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达90%以上,通过持之以恒的严管重教,管出了自觉,形成了习惯,创造了“南宁样本”,区内外同行为此前来取经学习。

  “礼让斑马线”,对南宁人而言,早已习以为常。在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带头示范下,95%以上车辆主动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即使在没有行人的情况下,公交车司机在靠近斑马线时会主动减速。

  “礼让”成为南宁最美的风景线,营造了文明交通人人参与、文明交通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原文链接:http://gat.gxzf.gov.cn/jwzx/gzdt/t7217558.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