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寻“尝”之旅——“虎穴寺”下美食宴

时间:2023-06-07 来源:西藏长安网 作者:佚名

  西藏文化丰富多彩,饮食文化引人入胜。

  西藏从来不是美食的荒原,不信,我们走着瞧。

  
图为支灶

  拉北环线以拉萨周边的318国道、109国道以及202省道、304省道为主,经过的基本都是拉萨附近的河谷、盆地,也是拉萨的人口稠密地带。

  在西藏,有风物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寺院,这已经成为当地的奇观。

  
图为远眺斯林寺

  斯林寺,位于拉萨市林周县旁多乡旁多村,据说该寺后山气势磅礴如威猛雄狮,周围灌木丛林茂密如海,是清净修行的好地方,所以该寺(日追)名称斯(森)林,意为狮子林。这里的噶举僧人远离尘嚣,在绝壁悬崖上闭关,又由于此寺地处高山云雾密林危崖间,从远处看去酷似不丹王国驰名世界的标志性建筑——虎穴寺,而被称为西藏版的“虎穴寺”。

  
图为桥给僧人朋友赠送的图书

  20岁的内蒙姑娘桥自小受母亲影响热爱美食和烹饪,一次西藏之行改变了她的人生,她被西藏丰富而原生态的食材所吸引。

  斯林寺,她已经来过多次,并跟当地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图为开花的原野

  今天,她又一次来到斯林寺,给寺里的藏经阁赠送了一本她特意选购从拉萨带去的藏文版《藏药材图鉴》,希望对僧医们辨别寺庙周边漫山遍野的藏药材特别是了解其汉文名称有所帮助。

  
图为山上随处可见的野果

  在观光的同时,桥还向寺僧请教周边野生植物特别是可食野生生物的生长和辨识知识。僧人益西尼玛向她介绍了生长在寺院山下一种叫作“酸溜溜”(藏语“秋求”)的野草,乡下的这种“酸溜溜”是能吃的,摘几片叶子含在嘴里,嚼一嚼非常酸,但是非常解渴、提神。益西尼玛说酸溜溜在这里遍地都是,长在没有强光照的地方,尤其是房屋后墙根下树荫底,叶子是三瓣的。他说,酸溜溜的叶子能吃是因为含有大量的草酸,舌头碰到有酸酸的感觉,酸溜溜的根系能当成咸菜。他指给桥说:酸溜溜的根系很粗跟小萝卜一样,白色的,加上咸盐能腌制成咸菜。桥听得认真,更是亲口尝了起来。

  
图为开餐

  益西尼玛还给她介绍了山上、树林里到处生长的火麻、黄金菇,等等。

  火麻是当地口语,也叫荨麻,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四棱形,分支少,密生刺毛。在宋代的《图经本草》中就有记述:荨麻全草可入药,其味苦、辛,有小毒(需要适当的烹饪),具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因此,农牧民们把它视为珍宝。

  
图为“我们喝晚茶吧”

  在西藏,农民、牧民一般把荨麻作为一种可口的时令菜蔬,既可凉拌,又可熬汤、调汁、煮粥,据说荨麻籽榨的油,味道独特,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荨麻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人们采其嫩枝叶作蔬菜或制作馅饼食用,味道清雅、可口。

  
图为斯林寺主殿

  今天,桥按照藏族人民的传统习惯,熬了一锅火麻糌粑碎肉白萝卜丁奶渣粥,吃得人们是直呼过瘾、给力,僧人师傅们也竖着大拇指,“厉害!厉害!”

  作为有意成为西藏美食文化博主、致力挖掘西藏美食文化资源的年轻人,桥是很有心的。当他们的汽车翻越林周县北面的大山垭口,下到沟里的牧场时,她让司机师傅停车,从路边的牧民家里买了半斤新鲜的白酥油。第二场野餐开始了:一盘酥油煎黄金菇,金灿灿、香喷喷地端到大家面前,自然,又是一片惊叹声了。

  

  


原文链接:https://zfw.xzdw.gov.cn/zfjj/xyfq/202306/t20230604_3601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