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湾区人民检察院:能动履职惠民生 实干笃行护发展

时间:2024-01-17 来源:湖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以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是新时代检察人的履职情怀。2023年,张湾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扛起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光荣使命,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法治新期待,能动履职当好“法治引擎”,聚焦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公平正义能感受、可感受、感受到。

  当好“守井人”

  助力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2023年年初,张湾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在日常巡河中发现,犟河两岸蓄水线以下的河堤内存在围垦种植行为。

  占用河堤围垦种植,不仅影响防洪排涝,而且种植过程中喷洒农药和施肥会破坏河道生态环境。为此,该院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河道管理保护职责。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河堤内围垦种植的农作物进行清理,并教育引导沿线村民提高河道保护意识。在汛期来临前,恢复了河道畅通。

  “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给行政机关履职加注‘助推器’,激发其主动履职意识。”谈及这起行政公益诉讼案,张湾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汪朝晖表示。

  流经张湾区的重点河流包含神定河、犟河、堵河等3条,有各级支沟近百条。如何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水网,牢牢守住“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张湾区人民检察院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生态检察”履职答卷。

  去年7月,围绕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张湾区人民检察院与两省八地检察机关会签《关于建立堵河流域检察机关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开展跨区域协作,加强神定河、犟河、堵河流域及支流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该院在黄龙滩湿地公园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实践基地”,依托“河湖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以辖区39条重点支沟为核心,开展常态化巡河巡库工作,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办理流域综合治理案件42件,其中公益诉讼案件35件,两起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全市生态检察“十大典型案例”。

  如今,百二河、神定河、红卫河……一条条河道穿城而过,靓丽整洁似玉带,成为市民赞不绝口的幸福河。

  增强城市生态韧性,除了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要营造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三、二、一,放!”伴随着“哗啦啦”的流水声,10万尾花鲢、白鲢、草鱼鱼苗跃入堵河。上月22日,张湾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在堵河方滩段开展“打击非法捕捞强化生态保护”集中增殖放流和现场普法活动,吸引200余名群众现场围观学法。

  

  近年来,该院在办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案件时,一方面让涉案当事人增殖放流、补植复绿、以劳代偿,实现从“破坏者”到“修复者”转变,使遭受损害的生态环境及时得到修复;另一方面坚持案子办到哪里,普法就到哪里,开展“到案发地普法”活动6场次,围绕群众关切的热点、痛点问题选好典型案例,把检察办案现场搬到家门口,将枯燥的“说教式普法”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式普法”,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案”的警示教育作用,实现普法教育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升了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筑牢“司法盾”

  打造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新格局

  作为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张湾区拥有东风商用车公司、零部件公司、装备公司、特种商用车公司、东风实业公司及其所属专业厂31家,地方配套企业1000余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十分紧迫。

  如何增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2022年11月,市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在张湾区人民检察院揭牌成立,该办公室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找准检察能动履职切入点,从精准办案、靶向服务、协作联动、宣传引导等方面多点发力,打造“全链条”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新格局。

  东风汽车的“双飞燕”标识是中国驰名商标。这一商标成为一些企业和个人眼中的“金疙瘩”,擅自生产销售印有假冒“双飞燕”标识的汽车配件,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东风汽车持续健康发展。

  张湾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涉案金额1.2亿余元的假冒东风“双飞燕”商标侵权案中,采取“刑事+民事赔偿同步”的方式,促使刑事被告人退赃退赔400余万元,让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变成“真金白银”,有效服务东风汽车产业链健康发展。

  自市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成立以来,该院已办理涉东风公司知识产权侵权案件5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融合发展优势,坚持打击与服务并重,全方位综合性司法保护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努力提升服务保障汽车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新环境和维权环境。

  

  知识产权类案件管辖如何确认?游戏版权如何确定权属?面对知识产权案件隐秘性高、组织性强、交叉领域多,法律适用上往往刑行、刑民甚至民行刑交织等特点,张湾区人民检察院一方面向内破冰提能,以“马灯大讲堂”为平台,围绕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开展系列研讨活动,通过“检察官教检察官”的方式,探讨司法实践中常见疑难问题的解决路径。另一方面利用“外脑”,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联合成立知识产权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基地,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同堂培训,将知识产权领域最新司法理念融入检察办案中。

  “交流研讨让思路更加清晰,对办理案件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汪朝晖表示,将持续以案促学、以学促用,进一步提升检察干警知识产权综合性司法保护履职能力。

  办好“小案件”

  综合履职护航民生民利

  一直以来,张湾区人民检察院直面弱势群体维权难的工作难题,聚焦民生需求,主动出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中的作用,让“小案件”释放大能量、服务大民生。

  59岁的陈某是一名水电工,2021年受雇于包工头王某,在水电安装施工时,不幸摔落受伤骨折,被评定为十级伤残,治疗中又突发脑梗,左侧肢体偏瘫,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陈某多次与王某协商赔偿未果,酿成纠纷。

  张湾区人民检察院能动履职,监督相关方面依法强制执行王某6万余元财产,并为陈某申请1万元司法救助金,缓解他的燃眉之急。

  

  每一起“小案件”对群众来说都是关乎人生命运、家庭幸福“天大的事”,办理中应该严则严、当宽则宽,才能让检察办案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在办理未成年人小东犯罪案件时,承办检察官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得知,小东是一名事实孤儿,因经济拮据早早辍学,结交社会不良青年,又因长期缺乏家庭关爱,患上中度抑郁,导致一时糊涂犯了错。综合考虑后,张湾区人民检察院对其开展帮教,规范其行为习惯,帮助其顺利通过水电工从业资格考试,成功就业,回归到正常生活轨迹。

  基层检察院办理的案件绝大多数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件”,办好“小案件”关乎着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关乎着一方百姓的安宁。

  近年来,张湾区人民检察院坚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宝,与人社、妇联等部门建立“护弱”机制,签订《关于建立民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运用“诉前调解+支持起诉+社会治理”办案模式,凝聚多元解纷合力,释放最大司法善意,实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的办案效果。2023年,该院运用这一机制帮助78名农民工追回工资81万余元,向7人发放司法救助金6万元,为2名被监护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解开监护困局。

  扬帆沧海风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新的一年,张湾区人民检察院将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突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工作主线,抓实检察队伍建设,持续在守正创新、巩固深化、完善提升上下功夫、求实效,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现代化张湾篇章。(鲍欢)

   稿件来源:十堰市委政法委、十堰日报、张湾区人民检察院


原文链接:http://www.hbcaw.gov.cn:80/fzjs/54140.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