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山东省十大法治人物——宋林:法治建设道路上的追梦人

时间:2024-01-31 来源:山东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宋林,现任菏泽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16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宋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检察官。踏进检察院大门的那一刻,他就把公平正义镌刻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上,成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16年时光里,宋林一直奋战在刑事检察办案一线,成功办理案件1000余件,办理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省部级、厅局级职务犯罪案件18件,所办案件15件获评全国、全省典型(精品)案例。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公诉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齐鲁政法英模”“齐鲁最美检察官”“山东省检察业务专家”等称号。

  担当在行

  无论是全国瞩目的“大要案”,还是群众身边的“一般案件”,宋林都倾尽所能、力求极致。“无一瑕疵错案”既是他始终坚守的底线,更是他站在公诉席上最大的底气。

  宋林刚参加工作时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提审时,嫌疑人朱某满腹委屈,承认动了手,但坚持只是用布鞋扔被害人,不可能造成被害人头部重伤。面对被害人不断越级上访的压力,他坚持用客观证据还原真相,反复向法医、侦查人员求证,甚至做梦都在还原现场勘查、研究伤情鉴定,终于查实被害人的伤情属于对冲伤,之前的交通事故才是伤情原因,案件得以真相大白。朱某无罪释放后,紧紧抓住他的手,哭着说,感谢检察院让他感受到公平正义。宋林说,他始终记得那双温暖、颤抖的手,时刻警醒着他,再“小”的案件对当事人都是“天大”的事,办案就是办别人的人生,正义的天平容不下丝毫倾斜。

  一次高质量的付出远胜过几百次低质量的应付。宋林说“一个案卷你翻一遍、翻十遍、翻一百遍,对这个案件的熟悉程度是不同的”。办理某重大职务犯罪案件时,宋林起草办案文件300余份,制作汇报提纲70余稿,形成50余万字1100余页的审查报告,100余本案卷、万余页证据就像刻印在他的脑海里。开庭前,提前预测271个讯问回答方向和76个答辩问题。开庭时,被告人认罪态度骤然转变,庭审形势紧张起来。宋林沉着应对,通过逻辑缜密的连续补充发问,让被告人无从辩解,重回认罪轨道,旁听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评价:“这,就是‘省部级职务犯罪庭审范本’。”

  使命在肩

  党的二十大作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如何快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务犯罪检察队伍”是宋林一直思考的问题。

  院党组接受他的建议,以全国全省十佳、优秀公诉人为基础,在全省率先成立职务犯罪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菏泽“检锋”办案团队,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带动全市职务犯罪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宋林作为团队负责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牵头起草建立健全提前介入、案件会商等7项监检衔接机制,建立全市量刑建议案例库,推行“培训+办案+研究”带教模式,创办“检锋‘云’课堂”、实训班,进行政治业务双学双讲,让“检锋”的种子在山东的沃土上生根发芽。

  2023年,团队做法被《检察日报》头版报道,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省检察院转发推广,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十佳案例、全省检察机关创新项目一等奖,部门被确定为全国检察机关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办案团队(基地)、全省检察机关党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忠诚在心

  同事们说宋林在法庭上掷地有声,领导们评价宋林在工作中踏实可靠,但在家庭中他却是个“失信者”。“下周就回”“下次陪你”,儿子知道“爸爸就是个骗子”。在办理一起重要职务犯罪案件期间,宋林的母亲颈椎病诱发脑梗住院,导致脊髓损伤严重,有致瘫风险,急需手术,但案件到了关键时刻,无法换人办理。当宋林完成工作赶到医院时,母亲早已完成手术。宋林永远忘不了,母亲笑着对他说:“儿子,我没事,别担心。”对他来说,陪伴竟成为一种奢侈,出差办案已成常态。

  有人问宋林,为什么要这样付出?他说,他深深的知道,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胸前佩戴着检察官徽章,是党和人民的检察官。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381/202401/9813c7a2-a5bd-4613-a192-82795dfb1ca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