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见证 | 传承奋斗基因 弘扬“八三精神”

时间:2024-10-11 来源:山东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时光·见证

  我与祖国共同成长

  编者按:75载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书写了国家繁荣发展的壮丽史诗;75载砥砺前行,全省司法行政队伍坚持党建引领,传承奋斗基因,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为庆祝祖国75周年华诞,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司法行政和政府法制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时光·见证——我与祖国共同成长”故事征集活动。让我们透过一张张老照片,感受一代代司法行政人接续奋斗、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光阴故事。

  

  传承奋斗基因 弘扬“八三精神”

  拨开岁月烟尘,回望苍茫来路,伴随着共和国奋进的脚步,山东省鲁中强制隔离戒毒所(以1958年8月3日为建所纪念日,俗称“八三”)已经走过了66年的风雨历程。66年的发展探索,凝聚起底蕴深厚、与时俱进、内涵丰富的“八三精神”。从上世纪的“团结拼搏、争创一流”,到本世纪初的“求实创新、团结奋进”,再到近年来的“团结、奉献、创新、争先”,“八三精神”在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洪流中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和元素,但流淌在“八三人”血脉中那种忠诚担当、敢于创新、永争一流的精神气质始终未变。

  

  

创业担当,战天斗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那时的“八三”,更是一片荆棘密布、杂草丛生、土地贫瘠、野兽出没的不毛之地,物资极度匮乏、环境异常恶劣。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八三人”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没有办公场所,就借用煤井房、修缮废弃屋;没有地方住宿,就搭席棚、挖土坑;没有被褥枕头,就茅草铺床、砖当枕头,正是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热忱,“八三人”硬是在人烟稀少的穷山沟里建起了一所初具规模的管理教育场所。那个年代搞建设,基本靠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自筹资金。“八三人”在缺乏设备、工艺、参数的情况下,靠着肩挑人扛、锨挖筐抬、土法上马、联合攻关等生产科研方式,先后生产出单晶硅、硅碳管、晶体管等国家尖端产品,填补了40余项国内省内空白,许多产品应用于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原子弹、核潜艇等重大国防科技项目,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通令嘉奖,为司法行政系统赢得广泛赞誉。

  

  

  改革创新,一马当先。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八三”也驶入深化改革、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八三人”经过深入探索,先后在全国率先实行百分考核奖惩办法,对管理教育内容进行科学量化;率先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在管教对象中建立自我管理的民主管理组织;率先实行“试工、试农、试学”三试制度,让表现好的管教对象回工厂做工、农村务农、学校上课;率先创办特殊管教学校,开展正规系统的政治、文化、技术教育,创新实施分管分教、分级管理、心理矫正、跟踪帮教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八三”的改革全面铺开并向纵深发展,呈现出一幅百花争艳的绚丽画卷。1990年,司法部在“八三”召开特色经验交流会,作出在全国系统内开展向“八三”学习的决定,“八三”从此成为全国监所战线的一面旗帜,走出山东、迈向全国。

  

  

转型争先,再创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八三”也进入转型强制隔离戒毒(以下简称戒毒)的新阶段。面对新使命、新任务,“八三人”发扬“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迅速开展职能转型、机制转轨、重点转移、理念转变工作,在全省系统内率先收治戒毒人员,率先开展疗程式戒治模式探索,率先构建社会支持、亲情支持、后续照管开放式戒毒工作格局,创造性地将ISO国际标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规范化建设之中,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戒毒所、智慧戒毒所、全国统一戒毒模式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场所二期工程,场所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立足江北、面向全国的一流戒毒所,在齐鲁大地上迅速崛起。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八三人”将高度自觉做好“八三精神”传承与弘扬的文章,将“八三”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转化为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构建无毒社会提供鲁中方案、贡献鲁中智慧!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71/202410/abe62c3a-eaf4-4604-bb1b-53e6067b2a9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