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雨山区“三聚焦”打造“雨您解忧”一站式为民服务中心

时间:2024-10-21 来源:安徽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马鞍山市雨山区锚定让群众矛盾纠纷“只跑一地”、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总目标,打造集综合指挥、信访接待、联动调处、法律服务和心理咨询等社会治理功能为一体的为民服务中心,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持续深化“雨您解忧”便民服务品牌建设,雨山区为民服务中心项目入选全省2023年度群众和企业最满意的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度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区”等荣誉称号。

  聚焦实体化运行,高规格打造服务中心。推进集成式服务,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各方力量。司法局、社工部、信访局、综治中心整建制入驻,教育、人社、城管等10部门轮驻,组建物业、医疗等9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搭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综治中心、信访门诊中心等8大功能平台,打造“一中心多平台”集中受理、分流处置调解模式。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038件、矛盾纠纷化解率98%以上。推进兜底式保障,全面理顺工作机制、厘清职能职责,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受理交办、多元解纷、会商研判、考核问效等工作机制,推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对群众提出的信访诉求、咨询援助等各类事项“一杆子”兜底、“一揽子”解决。推进一站式受理,持续优化办事流程,设立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综合服务等8个接待窗口,提供前台“挂号”、窗口“咨询”、系统“派单”、调委会“就诊”一站式服务,切实做好服务群众“闭环管理”,避免“办事来回跑”。

  聚焦专业化服务,高质量推进多元解纷。深化党建引领,以功能性党组织为主线,统筹凝聚全区政法、信访等社会治理领域专业化资源,对内统筹指导载体部门、党员干部,对外紧密联系社会组织、企业单位,构建党建融入、相互衔接、整体联动的“党建+调解”工作体系。强化培训赋能,新建全市首个网格实训基地,引入“雨您解忧”法治工作室、名书记工作室等第三方社会组织力量,组建“名师+技能”解纷师资库56人,紧扣矛盾调解工作重点,针对性制定教学“菜单”10份,靶向开设“理论+实践”调解课程12个,切实提升为民服务中心精细化调解水平。多方联调联动,持续强化部门衔接配合,灵活运用“防、调、化”解纷方式,发展诉调、警调、检调、访调、援调对接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民调解优先、行政调解补充、司法调解保障、法院诉讼兜底的化解机制,促进诉源、访源、警源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全链条建设,高效能提升治理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吸纳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退休政法干警、村居干部、“五老”乡贤等积极参与调解工作,组建300余名专兼职人民调解队伍,加强专业化、多元化人才队伍支撑。组建“4+2+6+N”诉前调解团队(4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6名调解员,N名退休法官和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入驻,动员全区600多名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加入网格服务团队,通过速裁程序实现从诉前调解、立案到现场开庭一站式受理。深耕品牌建设,先后创建“夕阳红”志愿者调解中心、“雨您解忧”法治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品牌,依托“百姓说事点”和“警民议事厅”等特色便民平台,灵活运用“调解+普法”“调解+议事”“调解+网格”“调解+疏导”等一系列调解方法,创新推广“网格+警格”“红色网格敲门队”等一批特色做法,持续擦亮线上线下全方位的解纷工作品牌。完善平台建设,创新研发“解民忧”服务系统,群众可通过皖事通进行线上预约、线下调处;搭建区级民声呼应平台,整合人民网网友留言、为企服务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8个平台信息,深化“六快”工作机制(快受理、快核查、快处置、快整改、快报告、快回访),实行群众点题、平台分题、部门解题、督查核题的闭环办理,真正实现“一单通达零换乘”。截至目前,共联动解决各类民生问题247个,推动实现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100%、满意率98.9%。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sxdt/575394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