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立足非遗让普法更“活”

时间:2024-12-02 来源:司法部 作者:佚名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天健

  法治日报通讯员 张艺帆 雷音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胶州市司法局立足本地文化特色,探索“普法+非遗”法治文化建设新模式,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治元素,探索法治文化与非遗文化的完美融合,让非遗更“火”,让普法更“活”,在1+1>2中促进胶州市法治宣传教育再上新台阶。

  胶州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历史悠长,题材广泛,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胶州市通过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的法治文化剪纸作品比赛,大力打造法治文化剪纸长廊,邀请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作法治文化剪纸等方式,使参与者在感受非遗文化传承魅力的同时,充分感悟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去年9月,为深入贯彻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胶州市司法局与市教育体育局等部门,联合建立了全省首家法治文化剪纸教育基地,“小基地”建起普法“大平台”,以剪纸这一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载体,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胶东花饽饽起源于古代胶东地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将法治元素融入花饽饽制作中,把法治与非遗字样做成馅儿,将传承与创新字样揉成面,组织制作了‘法治’系列花饽饽,展现了法治胶州的独特风采。”胶州市司法局局长王承锡说,市司法局还组织开展以“美好生活 有‘典’精彩”为主题的花饽饽普法亲子体验活动。活动中,小朋友和家长参与非遗花饽饽的制作,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直观有趣的方式激发了大家的学法热情,达到了寓教于乐、以乐促学的良好效果。

  胶州秧歌是萌生于乡土的传统舞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胶州市司法局传承秧歌文化,组建普法宣传秧歌队,不定期在村民文化广场开展法治秧歌文艺演出。台上,来自各个村庄的秧歌舞者挥舞着彩扇手绢,调整队形摆出“法”“守法”等法律宣传标语,舞出新时代妇女的风采。台下,“蓝马甲”普法志愿者积极向村民发放普法材料、普及法律知识,重点讲解法律援助、反家庭暴力、反电信诈骗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为群众发放“法治礼包”,为文艺演出助兴添彩。活动结束后,村民纷纷称赞:“平时看秧歌也就是看个热闹,这次还学到了法律知识,收获真大。”近年来,胶州市司法局共开展“普法秧歌进乡村”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0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ww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ggflfwx/fzgzpfyyfzl/202411/t20241129_5104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