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铁变“真金”!让18名村民拿回了地、收到了钱……

时间:2024-12-24 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家住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某村的李某某等18名村民看着自家恢复原貌的耕地、林地,以及到手的土地租金,心里终于踏实了。

  

  此前,李某某等18名村民与某石英砂公司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将自家的耕地、林地出租给该公司,本来高高兴兴地等着“以地换钱”,增加收入,谁曾想,被“套路”的却是自己。

  

  某石英砂公司承租后,第一时间便建起了大量彩钢棚,还在地上固定起大量的机器设备,并不再向村民们支付土地租金,村民们便将其诉至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经南岸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团队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某石英砂公司承诺退还所占耕地、林地后向村民们支付拖欠租金。

  

  但某石英砂公司后续并未按照调解协议履行约定,村民们遂向南岸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废铁堆积占耕地,退还土地如何执?

  

  南岸法院执行干警在执行过程中,调查发现该公司所占的耕地、林地上,堆积着大量的废旧机械设备、废铁原料,如果将以上废旧物品进行评估、拍卖,不仅费时费力,并且从物品的性质来看,拍卖成交的可能性极小,村民们的胜诉权益无法保障。但若不对以上废旧物品进行处理,径行将其搬离,又会对被执行人合法的财产权益造成侵害。

  

  如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执行干警陷入了深思——如何通过执行,既能将废旧物品通过司法拍卖、变卖程序予以处置,又能在最快时间内完成搬离,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转换思路见花明,废铁切割变真金

  

  得益于新上线的人民法院案例库和法答网的支持,执行干警发现,在腾退、变价相结合的执行实施案件中,对成交价值低、占地空间大的设备、原料,以评估机器设备、原料单价后分割处置的方式最为适宜。

  

  

  

  据此,执行干警厘清了本案执行思路,将被执行人遗留的废旧机械设备、原料等以每吨单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后挂网进行司法拍卖,让“废品”产生了“再利用”的价值。后某公司经多轮竞价后购得以上废钢,案件处置取得了较大进展,只待交付后搬离废铁。

  

  地退钱兑执圆满,村民舒心尽欢颜

  

  2024年3月,南岸法院执行干警便组织相应人员对被执行人所占耕地、林地上的彩钢棚、废钢铁着手进行切割、交付、搬离工作,本无价值的废旧设备、钢铁变为了买受人手中有价值的“原料”。

  

  

  

  在切割完成并交付买受人后,买受人当场向本院案款账户支付19万余元的拍卖款项,足以覆盖18户村民被欠付的土地租金。以上设备分割处置完成后,执行干警便着手将被占耕地、林地上的剩余物品全部予以拆除,原耕地、林地原貌得以再现。

  

  

  

  “被执行人占用我们村里的耕地、林地已达6年多之久,拖欠了村民租金十多万元,村民年纪都大,文化水平也不高,幸好有法院的执行圆满解决了这个事情,让大家安心!”案涉土地所在村的老支书向执行干警感谢道。

  

  南岸法院坚持以人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在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能动性,不断探索更高效、更文明、更科学的执行案件办理模式,不断做实做好为人民司法,努力实现每一位群众的胜诉利益。

  

  


原文链接:http://cqgy.cqfygzfw.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28581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