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诉丨当事人在国外?网上“跨国”庭审来安排!

时间:2024-12-24 来源: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欠款人远在科威特,如何要账让借款人发了愁。近日,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利用互联网视频开庭,成功调解了一起“跨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原告孙某与被告宋某是多年好友。宋某为准备结婚购买新车向好友孙某借款4万元,并表示婚礼办完后,收到礼金就将借款归还。然而,婚礼办完了,宋某却只字未提还钱的事儿,在孙某的“暗示”下,宋某通过微信转给孙某15000元。

  “结完婚没闲着,等我拢拢账,马上给你啊,哥们!”宋某解释道,表示剩余款项将尽快偿还。

  就这样,孙某眼看着宋某的微信朋友圈晒了蜜月旅行,又晒了和好友去游玩,孙某安慰自己道:“多年的朋友了,肯定不会差自己这点儿钱。”

  直到一年后,宋某的朋友圈定位在了科威特,这让孙某慌了神。孙某也不再抹不开脸,主动拨打宋某的电话,然而手机已停机。而微信留言提及还钱的事宜,宋某不是称自己在国外暂时倒不开钱,就是因为时差问题回复不及时。于是,孙某一气之下将宋某起诉至船营法院。

  因宋某人在科威特,手机号码已经注销,案件送达成了问题。法官干警试图添加宋某微信,也未能通过,于是办案法官将原告约至法院,向其说明送达难题。同时,法官让原告编辑一段话通过原告的微信发给被告,说明自己已将宋某起诉,并告知其开庭时间地点等相关事宜。考虑到宋某人在国外,与国内有时差,等看到该条信息时,可能并非工作时间,在微信中,法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也一并告知了宋某。

  不出所料,看到微信后,宋某第一时间拨打了法官电话,并表示自己有还款意愿,但无法马上拿出25000元,希望能够赶紧解决,不想跟昔日好友闹僵。

  考虑到双方都想抓紧解决问题,法官趁热打铁,通过网络庭审,进行了一场互联网开庭。庭审中,孙某十分气愤,表示本钱利息一分不让,宋某表示理解孙某的坚决,但诚恳地表示确实一时间拿不出25000元钱。对此,法官进行了一番“背对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宋某分期偿还欠款,孙某不再主张利息,昔日好友“隔空”握手言和。

  近年来,船营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充分利用网上立案、在线审理、远程调解等办案模式提高办案效率,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广大当事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彰显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温度。

  

  


原文链接:http://jlfy.e-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30111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