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这个同堂共学吸引了1800余名调解员参加

时间:2025-01-02 来源:浙江法院网 作者:佚名

  “建议调解员拿到案件时要尽快阅卷,联系双方当事人,协议条款要简洁、无歧义,违约金不能过高。”“建议保全案件要完整推送保全情况……”

  12月27日下午,一场聚焦民间借贷纠纷预防化解的共享法庭“与法同堂”活动在海宁市马桥街道举行。海宁法院的法官们与人民调解员、共享法庭庭务主任、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同助推基层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社会治理能力双提升。

  

  2024年以来,为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海宁法院联合海宁司法局、海宁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打造共享法庭“与法同堂”活动,通过“同堂学习”“同堂培训”“同堂交流”“同堂提升”四个“同堂”活动,力求培养一批“法治带头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座。

  

  

  ▲共享法庭“与法同堂”专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宁市海昌街道举行

  截至目前,这一模式已在海宁市12个镇街实现全覆盖,12个专场活动共吸引1800余人次参加。

  “主题式”同堂学习,增强法治理念

  

  同堂学习每期确定专项主题,法官、司法所与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共享法庭庭务主任、人民调解员深度学习相关政策性文件与工作方案等,增强法治理念,提升调解工作认同度。

  “沉浸式”同堂培训,提升调解能力

  

  

  ▲在线旁听典型案件庭审

  在同堂培训环节,人民调解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共享法庭在线旁听典型案件庭审。为提升人民调解员应对处置纠纷的专业能力,法官结合典型案例以及属地矛盾纠纷化解短板,为各镇街人民调解员、庭务主任指导调解思路、提示文书制作常见错误、解析重点法律适用问题等。截至目前,已对相邻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五类高发纠纷所涉及的220余条核心法律条款进行解读,全市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同比提升6.7%。

  

  “交互式”同堂交流,把脉问题症结


  在同堂交流环节,人民调解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围绕调解过程中遇到的诉调对接不畅、查人找物难等现实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法院、司法局、社会工作部三方逐一回应,无法当场解决的,依托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

  “集成式”同堂提升,拓宽治理路径

  在同堂提升环节,法院、司法局、社会工作部围绕海宁12个镇街的不同矛盾特点,分别指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堵点。同时,邀请资深人民调解员分享调解心得,引导调解员形成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的类型化矛盾纠纷化解思路,释放更多社会治理效能。目前,已有28名人民调解员作经验分享,总结出“‘四法’有“解”“情义融化法”“营造调解氛围法”等6种诉前调解方法,培育出全省指导调解工作先进个人1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1名。“‘与法同堂’以提升人民调解员综合素养为抓手,以期夯实社会治理底座。”海宁法院院长王建强表示,该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做深做实“与法同堂”品牌,多措并举推动“调解优先 分层递进 司法兜底”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体系不断完善。

  

  来源:海宁市人民法院


原文链接:https://www.zjsfgkw.gov.cn/art/2024/12/31/art_56_334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