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这6类证据,这样用才有效

时间:2025-06-11 来源:法制内参编辑部 作者:

民事案件这6类证据,这样用才有效

打官司时,证据就是咱们的 “武器”,但很多人连有哪些 “武器” 都搞不清楚!今天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就结合《民事诉讼法》第66条,为大家详细拆解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六大证据类型,学会了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当事人陈述:话不能乱说,说出口就是“证据”

开庭时你说的每句话,都可能成为判决依据!特别是对自己不利的内容,比如承认 “确实借了钱没还”,很容易被法院直接认定。
提醒:陈述前先理清思路,不确定的别乱说,必要时可参考书面材料。

二、书证:白纸黑字,效力“硬核”

借条、合同、房产证… 这些带文字的纸质文件,就是书证!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 90 条,书证原件的证明力通常高于其他证据。
关键:务必保留原件,复印件、照片效力会大打折扣!

三、物证:有“实物”才有说服力

被损坏的物品、假冒商品… 物证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但光有实物还不够,需搭配清晰照片 + 来源说明,比如 “这是 XX 纠纷中损坏的电脑,拍摄于 XX 时间”。

四、视听资料 & 电子数据:聊天记录、录音都是“铁证”

微信聊天、转账记录、监控录像… 这类证据越来越常见!但要注意:

完整性:聊天记录不能掐头去尾,需保留全部对话;

固定证据:及时用录屏、公证等方式保存,防止被删除。

五、证人证言:出庭作证,可信度才高

想找朋友帮忙作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76 条,证人原则上需亲自出庭,除非有特殊情况(如生病、境外)。书面证言效力较弱,法官可能不认!

六、鉴定意见:专家“盖章”,一锤定音

笔迹鉴定、工程造价评估… 这类由专业机构出具的意见,一般就是最强证据了!不过,若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申请重新鉴定(《民事诉讼法》第 79 条)。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收藏这份攻略,下次遇到纠纷,轻松知道该收集哪些材料!你曾用哪种证据“逆风翻盘”?评论区分享经验,咱们互相支招!

《法制内参》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现面向社会诚招特邀编辑。我们将共同致力于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和扫黑除恶等工作,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联系电话:010-56212745。

全国法制调研中心.jpg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