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瑶海:企业被“劳务碰瓷”,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探真相

时间:2025-08-05 来源: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

  5月22日下午,检察日报社“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安徽行记者来到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检察院,了解数字检察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做法。不法分子利用国家对农民工工资予以充分保护的政策,“碰瓷”企业进行敲诈勒索,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何被保护?一起企业被“碰瓷”的案件引起记者注意。

  

  5月22日下午,检察日报社“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安徽行记者走进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检察院。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戴若璇向记者介绍,不法“劳务碰瓷”团伙通过浏览线上平台招工信息,在全国各地建筑企业虚假应聘,以各种理由故意与用工企业发生冲突,强行索要费用,但被害企业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或用工秩序,一般选择“破财消灾”或作为劳务纠纷来进行调解处理。

  

  采访团在合肥市瑶海区检察院进行集中采访。

  合肥市瑶海区检察院通过个案办理发现此类案件的规律性特征,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构建法律监督模型,将公安110警情数据与网络招工平台注册用户数据进行碰撞,按照同一用户涉及多起工地纠纷警情、信访记录的分析规则,发现工地用工被敲诈勒索类案监督线索,结合扫黑除恶,引导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成功摧毁数个专门以用工为由在工地敲诈勒索的恶势力犯罪集团,并通过检察建议、法治宣讲,推动建立防范长效机制。

  

  合肥市瑶海区检察院干警向记者介绍该院“假借务工名义对建筑企业实施敲诈勒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检察官主动送法进企业,与我们面对面座谈,开展法治宣讲,从加强劳务管理、实名制签订合同、做好考勤和财务文件管理等方面为我们企业规范用工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帮我们进一步提高遇到异常讨薪等情况的防范意识和应对此类事件的处置能力。”某建筑劳务企业负责人在座谈会现场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假借务工名义对建筑企业实施敲诈勒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经合肥市推广后,检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发现线索并起诉相关工程建设领域敲诈勒索案件11件,依法保护建筑企业300余家。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dwjs/jcyjs/202505/t20250523_69689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