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安州:全面推行“三治融合”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时间:2025-08-25 来源:四川省公安厅 作者:佚名

  

  绵阳市安州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181平方公里,全区农村公路2084.1公里,占全区道路总里程的85%,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绵阳市安州区充分依托区道安办“实体化”运行这一平台,引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协同共治”“科技智治”“精准细治”的“三治融合”机制,全力维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安州道安实体化运行以来,全区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实体化运行之前下降42%、47%,尤其是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逐年同比下降28.5%。

  

  一、坚持“协同共治”,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一是打造“生命防护”工程。随着农村路网规模扩大化、出行条件便捷化,风险隐患“点多线长面广”,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管理较为滞后,全区农村道路年均发生事故约占总数的66%。区委区政府致力于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履责、协同共治”的综合治理体系,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和党政“一把手”工程,推动“道安办”和乡镇交管办实体化运行,在政策、机制以及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保障,建立组织推动、工作保障、责任落实“3大体系”,打破公安单打、交警独唱的旧机制,构建系统的“治理有力、保障有效、问责有人”的“生命防护”新工程。二是筑牢“安全防线”阵地。区政府每年预算20万办公经费充分保障道安办实体化运转,固定抽调成员单位8名工作人员,将每年安置乡镇的6名转业士官优先分配到道安办学习1年交管业务。夯实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交通安全管理责任,每年预算乡镇“两站两员”经费76万元,10个乡镇全部建成交管办独立办公室,配备专职交管员,全区共设立农村劝导站146个,配备劝导员215名,财政预算支出163.8万元。三是夯实“风险防范”责任。坚持明责、履责、考责3责同步,推进区、镇、村3级农村道路“路长制”并挂图作战,公安、交通、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权责一致、协同共治”,属地党政构建“党政班子成员包片,驻村组长包村,驻村干部包路,村组干部包段,交管员包车包驾驶员”的5级“挂帮包”责任体系。区道安办每周检查,每月推进,每季通报,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分析违法整改、隐患排查整治等的短板,精准指导乡镇落实“整改单”,年底对考核前3名、后3名的乡镇分别挂红黑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2025年区政府划拨22万元对农村交管优秀乡镇和“两站两员”优秀个人进行奖补。

  

  二、坚持“科技智治”,治理方式由传统迈向智慧

  一是创新智慧赋能“新办法”。立足“县级主战、镇级主防”,建设“综合治理信息化研判中心”,研发多个信息应用平台,组建1个分析专班,出台《农村地区人车路企基础数据采集工作规范》《道路交通安全乡镇风险画像评估工作办法》,每月对全区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的“人车管理、交通违法、隐患治理、源头监管、两站两员”信息汇总数据,自动生成高、中、低3类风险画像,落实7类风险评分标准,强化“基础数据+道路环境”的深度应用,对人、车、路、企等要素碰撞比对,找准风险点,研判中心定期推送高风险乡镇画像,实现管理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确保精准识别、快速干预生成的风险。二是更新科技支撑“新平台”。针对二三轮车驾驶员不戴头盔、违法载人等常见行为,依托集指平台研判查缉模块,通过汇聚前端感知数据,实现对违法行为的精准识别、精准推送、精准拦截;依托“电子劝导”系统,同步推送至属地劝导员、交警手机,实现上门劝导、源头清剿、闭环处罚。系统应用以来,二三轮车驾驶员不戴头盔、违法载人行为下降超83%,该类别交通事故下降87%。针对隐患整改研发“云端”治理平台,通过经纬度定位隐患排查地点,专业机构线上查收信息,线下派专人甄别,制定专业整改计划,所有工作步骤同步在线上流转,实时把控每1处道路隐患。近三年来“云端”平台有效整改道路隐患278处,事故数同步下降68%。三是革新交管数据“新网络”。研发“电子劝导员APP”,全区“两站两员”、村组干部利用手机APP开展走村入户的“敲门行动”,全覆盖登记采集农村地区基础数据(驾驶员、二三轮车、面包车、小轿车,企业、学校)建立电子台账实时更新,分类分级做好“重点人员、重点车辆、重点企业”管理,每月针对性开展问题隐患整改工作,全方位动态掌握辖区基础信息,目前全区电子摸排人车路各类信息9.1万余条。

  

  

  三、坚持“精准细治”,治理体系由被动跨向主动

  一是建好“农村路”。区委区政府把“四好农村路”创建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全力实现农村公路“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优先完善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交通安全设施设备,优化农村客运线路。目前全区乡镇、行政村沥青或水泥路通达率、通畅率,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波形护栏安装率均达100%,实现通乡公路硬化率、通村公路硬化率、乡镇客运通车率3个100%,相关硬性指标均高于四川平均水平,安州区于2024年3月成功创建第4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二是严查“风险车”。加强“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校车和农村客运车辆安全监管,严查违规低速电动三(四)轮车辆、“大吨小标”货车违规销售等问题,严厉打击低速载货汽车、轻型货车、面包车等重点车辆非法改装行为,严禁为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车辆和农业机械登记上牌,截止目前,安州区路面查处注销异地变型拖拉机38辆。三是管住“重点人”。建立安州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整改工作制度,建立“重点违法人员”数据库,每月将违法人员信息按照属地原则下发到乡镇交管办,由“两站两员”进行上门走访,采取面对面劝导约谈、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义务劝导、签订安全承诺书等方式督促违法人员提高安全法律意识,完成违法整改,形成工作闭环;同时,把交通安全宣传作为提升农村地区事故高发人群安全法律意识的治本之策,充分依托驻村辅警、劝导员,组建交通安全“星火”宣传队,配备流动视频宣传车、便携式投影等设备,常态开展交通安全“春风安全行”“夏季送清凉”“秋冬送温暖”系列活动。对全区145个行政村全覆盖开展“敲门行动”上门宣传,以观看警示教育片、法律法规知识问答、义务劝导、签订版承诺书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引导自觉争当出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原文链接:http://gat.sc.gov.cn/scgat/c103391/2025/8/8/42b69363fee84119ae533f810d23964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