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 | 警情下降、案件锐减!这个派出所都有什么平安密码?

时间:2025-08-25 来源:贵州省公安厅 作者:佚名

  

  深夜,花溪区黔陶乡一村寨的宁静被一通急促的电话打破。一起突发家庭纠纷正在发酵,现场气氛剑拔弩张。派出所值班民警抓起装备火速出发,但由于辖区面积较大,民警赶到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

  “应急快反队,请立即前往处置!”指令通过对讲机发出。几乎同时,由该村支两委成员带领的几名“绿马甲”队员已出现在现场。当派出所民警抵达时,一起可能升级的冲突已在当地力量的前期介入下趋于平息。

  “快!是我们守护乡亲平安的生命线。”花溪公安分局黔陶派出所所长王鹏懿道出了这支特殊队伍的使命。在辖区广袤、村寨分散的黔陶乡,由村支两委精干力量组成的“应急快反队”应运而生,成为公安机关在广袤乡村延伸的“神经末梢”,力求将风险化解于萌芽。

  

  图为派出所民警联合乡村干部入户调解纠纷。

  这仅仅是黔陶派出所深耕“农村警务”、筑牢乡村平安基石的生动一隅。近年来,该所坚持“警务跟着民意走、服务围着民生转”,将平安建设深植于乡村振兴沃土,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乡村善治新路径。

  织密立体化“防护网”

  黔陶的平安,是警民精心编织的成果。

  黔陶派出所除成立应急快反队外,巡逻防护队日夜穿梭于阡陌之间,民情收集队倾听百姓心声,调解志愿队化干戈为玉帛,网格服务队解决身边难题。这五支队伍协同发力,成为创建“三无”乡镇、“六零”村(居)的中坚力量。2025年,全乡警情同比下降29.01%,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分别大幅下降68.18%和65.51%。

  围绕“百庄黔陶”旅居品牌建设,派出所创新建立“警企”联动机制,整合乡政府、村居、民宿、山庄、重点单位等力量,组建3支“社区警务团队”,形成“公安主导、行业参与、全域联动”的安全守护网。

  

  图为新安装的防溺水监控画面。

  在 “护苗行动”中,派出所推动辖区特定场所全覆盖安装“智能护未”系统,为未成年人构筑坚实防护墙,实现了相关侵害案件“零发生”。

  

  图为派出所民警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查。

  白天,派出所民警紧盯“红岩溪谷”“九道拐”等网红打卡点,通过巡逻与无人机空中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夜间,“绿马甲”村支两委干部巡逻队入户宣传;凌晨,派出所民警联合乡干部开展错时盘查,严查未成年人违法驾驶摩托车等行为,今年以来查处涉摩托车交通违法10起。

  做绿水青山“守护者”

  面对73.08%的森林覆盖率和漫长防火期,派出所与乡政府建立生态联勤机制。民警每日巡查7个森防卡点,无人机高频次监控火情,对违规用火“零容忍”。2025年办理涉山火行政案件1起,下发告诫书16份。

  

  图为违法嫌疑人指认现场。

  同时,派出所依托社区警务团队收集的线索,经缜密侦查,联动花溪分局扫黑办成功打掉一个涉矿霸团伙,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净化了乡村发展土壤。

  

  图为开展防溺水检查。

  针对分散的水库、河流,严格落实“四个一”防溺水措施,安装监控20个、警示牌34块、防护栏50米。无人机加入巡防,构建“空中+地面”立体体系。2025年成功劝离30名靠近危险水域人员,签订告知书2300余份,实现了溺亡事件“零发生”。

  做定分止争“身边人”

  黔陶派出所将社区警务团队作为基层治理“主力军”,深入开展“大起底”工作(大走访、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治),深挖矛盾隐患。依托“警调衔接”“警民联调”机制,民警联合司法所、综治办、网格员、驻乡律师等力量,“一事一策”精准化解纠纷,力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2025年排查矛盾纠纷115起,成功化解107起,化解率达93%;排查的21处治安隐患全部整改完毕。

  

  图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从“应急快反队”的迅捷响应,到五支队伍的协同发力;从织密“警企联动”的立体防护网,到构建“空中+地面”的智慧巡防体系;从铁腕守护绿水青山,到温情化解邻里纷争——黔陶派出所的实践深刻诠释了“警务围着民生转”的理念。不仅显著压降了警情案件,更是探索出一条契合山区特点、融合警民力量的乡村善治新路径,生动绘就了一幅“矛盾就地解、风险萌芽灭、平安底色足”的平安新画卷。


原文链接:http://gat.guizhou.gov.cn/xxfb/jwdt/202508/t20250804_883794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