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进行时 | 法治阳光照江淮!看安徽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的“实践答卷”

时间:2025-08-26 来源:安徽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在芜湖市湾沚区综治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刚办完工伤赔偿手续的李师傅感慨道:“进一扇门就能办妥工伤赔偿,太省心了!”

  今年6月,湾沚区法律援助中心整体入驻综治中心,打造“咨询-申请-调解-解决”全链条“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办事从“多头跑”变为“一门通”。

  李师傅的体验是安徽省法律援助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安徽各地法律援助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为农民工、退役军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截至7月底,全省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8756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6.77%;办理法律帮助案件18819件。

  

  晒晒2024年安徽交出的“法援成绩单”

  9.4万件‌:这是2024年安徽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量,相当于每6分钟就有1人获得法律援助。

  10.3亿元‌:为3.08万名农民工、1.76万名妇女、0.82万名未成年人、0.7万名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10.3亿元。

  100%合格率‌:我省连续6年法律援助刑事案件优良率超过全国总体优良率,连续6年参评案件合格率保持100%,彰显“安徽标准”。

  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

  "为农民工讨薪4.4亿元"‌:通过深入组织开展“春暖农民工”“助力农民工”等活动,让农民工揣着温暖回家过年。

  "银发护航"‌:为7000名老年人提供公证上门、普法宣传等服务,守护最美"夕阳红"。

  据悉,近年来省司法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连续10年组织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发挥法律援助在服务农民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军人军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特殊群体中的作用,切实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全省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8万件,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一站式服务,群众告别“跑断腿”

  2025年6月,芜湖市湾沚区法律援助中心整体入驻区综治中心,标志着湾沚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整合迈出新步伐。此次入驻,通过职能联动、服务融合,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以往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可能需要在多个部门间奔波,如今在综治中心内即可完成“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矛盾纠纷调解—后续跟进”全流程服务,真正实现 “进一扇门、找一个窗、办所有事”。

  芜湖市湾沚区法律援助中心整体入驻综治中心一个月以来,接待咨询120余人次,受理援助申请16件,调解纠纷7起,平均办理时长缩短了30%。

  “没想到坐在家打个12348热线,不仅解决了我的工资纠纷,还弄懂了劳动合同法的好几个知识点。”合肥市民王先生有感而发。

  安徽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是安徽省司法厅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之一,面向社会公众提供7*24小时、全年无休的免费法律咨询、司法行政业务办理指引等服务。

  近年来,我省深度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热线平台、实体平台融合发展,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建成具有安徽特色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全省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535个,法律服务工作室1.7万个,建成全省集中统一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安徽法律服务网,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2024年12348热线解答咨询73万通,安徽法律服务网办理业务6.35万件。

  

  农民工讨薪,法援助力安“薪”不忧“酬”

  “刘主任,听说检察院已经同意受理我们的案子,我总算能放心了!谢谢你们的援助!”近日,农民工黄某某在灵璧县法律中心握着中心主任刘传庭的手激动说道。

  在灵璧县,42名农民工的讨薪路见证了法律援助的力量。今年6月初,黄某某等42名农民工向灵璧县法律援助中心递交援助申请,请求某欠薪企业支付劳动报酬。

  该中心开通“绿色通道”,迅速启动援检联动机制,将相关情况致函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院依职权支持农民工就请求劳动报酬一事提起民事诉讼,并向法院递交了相关法律文书。

  不只在灵璧,今年上半年,马鞍山市办理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案件150件,提供咨询解答710人次,有力保障了职工劳动权益。

  该市开通维权“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审查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优先指派律师帮助维权。上半年,全市共援助农民工183人次,为农民工讨薪229.72万元。

  近年来,安徽常态化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深入组织开展“春暖农民工”“助力农民工”“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系列品牌活动,有效扩大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影响力,让法治温暖精准覆盖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法治民生根基。

  特殊群体,法援持续暖心守护

  除了农民工之外,安徽省法律援助工作还特别关注老年人、退役军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法律需求。

  “衷心感谢司法所帮忙,让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有了保障!”今年8月,在合肥市稻香村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上演了感人的一幕,退役军人张某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法律援助工作站以表谢意。

  今年7月底,服役16年的退伍老兵张某因交通事故受伤严重,花去大额医疗费用。张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妻子身患多种疾病,孩子也无稳定工作。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核实张某的退役军人身份后,迅速启动“绿色通道”,指派经验丰富的志愿律师承办此案。承办律师全面了解案情后制定诉讼方案,主动调查取证,还建议张某进行诉前伤残等级司法鉴定。最终,法院判决肇事司机和保险公司共同赔付张某各项费用26万余元。

  淮北市相山区司法局则聚焦老年人法治需求,通过多项精准举措,全面升级法律援助服务。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走进老年人口密集社区,开展巡回法治讲座、现场法律咨询,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援助法,解答遗嘱继承、电信诈骗、赡养纠纷等热点问题。

  安徽法援精准服务重点群体,开展“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落实优质法律服务援老、公证上门服务惠老、普法宣传护老等措施,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可感、可知、可及的法律援助。同时,以新就业群体为重点,聚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法律服务需求,扎实做好重点群体请求确认劳动关系、给予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法律援助工作,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

  跨省援助,法治阳光播撒边疆

  如今,安徽省的法律援助工作早已突破省界,通过“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将法治阳光洒向遥远边疆。安徽律师们跨越千山万水,为新疆、海南、贵州等偏远地区群众送去专业法律服务。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中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陈贤和曹旭是该行动中的一对夫妻志愿者。从2014年开始,这对来自安徽省定远县的律师夫妻放弃每年几十万收入的舒适生活,毅然选择加入“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陆续奔赴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为各族同胞送去法治阳光。陈贤更是连续七年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无偿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严重的高原反应、漫无边际的狂沙、零下几度的刺骨冰冷,这些艰苦的自然条件没有让陈贤、曹旭夫妻低头。他们表示:“当那些期待、绝望、无助的当事人,因我尽心尽力为他们提供的法律帮助,脸上露出灿烂笑容的那一刻,我觉得我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安徽省律师协会会长音邦定介绍,自2009年起,我省先后选派16批82名、125人次志愿律师连续16年不间断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援藏援疆志愿服务工作。16年间,我省志愿律师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264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1194件,提供法律咨询6.9万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79亿元,通过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交出了一份令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如今在安徽,法律援助已从单一的法律服务,拓展为融入基层治理的综合性民生工程。安徽法援正以创新的服务模式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未来,安徽法律援助工作将继续深化智慧法援建设,延伸服务触角,推动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持续迈进,让公平正义以更加可视、可感、可触的方式,守护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这项有温度的事业,正在成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坚实法治保障。(记者 汪乔)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sfyw/579547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