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以务实举措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时间:2025-08-25 来源:安徽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2025年上半年,合肥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法治供给、深化执法改革、细化法律服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焦政策协同,建立规范性文件动态审查机制。加强立法审查工作,按照年度立法计划要求,持续加强法规规章供给。1-6月,已完成3部法规、2部规章的审查工作。完善政策动态校准,迭代优化涉企政策体系,专项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文件;再次集中清理党的十八大以前制定并仍有效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着力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聚焦柔性执法,筑牢公平正义法治防线。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指导执法单位依法制定并适用不予处罚、不予强制、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清单,涵盖23个执法领域756个清单事项。大力推广行政处罚“三书同达”制度,发出行政建议书3000余份,指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加强涉企执法监督,市、县同步成立工作专班,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实现精准查纠。从严从实开展案卷评查工作,综合运用自评自查、交叉评查、集中评查等方式,清单化点明问题,条目式通报结果,以监督推动涉企执法水平稳步提升。1-6月,累计抽查核查行政执法案件4146件,纠正违规执法案件26件。推动涉企执法改革,成立市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所辖9个县(市)区成立专门机构并实体化运行。积极承接“综合查一次”改革任务,以权责清单为基础,建立“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和联合检查对象库,打造“一次检查、全面体检”新模式,合理降低行政检查频次。目前,已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领域制定“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场景清单,清单领域和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聚焦多元解纷,巩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行政争议化解中心职能作用,健全第三方力量参与行政复议调解机制,长效推进“行政复议+调解”柔性办案模式,涉企执法行为更趋规范透明,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进一步提升,政企沟通渠道进一步畅通。推动商事纠纷高效化解,借鉴先发地区经验,深化府院联动,探索推进商事调解试点工作。指导合肥市律师协会、合肥市公证协会分别发起设立合肥市律谐调解中心、合肥市恒正公证调解服务中心。截至目前,调解中心已分别入驻市中级法院、包河区法院、庐阳区法院,并受法院委托开展纠纷调解。

  聚焦惠企助企,建设一站式法治服务平台。打造高能级法务集聚区,高标准推进合肥法务区建设运营,探索“培育+合作”模式,引进高端紧缺资源、填补市场空白,首批20家高端法务机构和7家省市涉法服务机构已顺利进驻运行。构建知识产权联动保护机制,统筹公检法和市场监管等部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开展“订单式”普法,依托属地管理机制,开展企业普法需求征集,构建“问需—点单—派单—落实—反馈”闭环体系,深度融合“集中普法”规模效应、“入企普法”精准滴灌、“法治体检”专业诊断及“线上普法”便捷高效等多种形式。1-6月,已举办各类“订单式”普法活动50余场,覆盖企业近160家,服务2200余人,满意率100%。 供给专业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和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团的作用,以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主动上门“靠前”服务。1-6月,市县两级组建法律服务团8个,实地走访民营企业1555家,梳理法律风险点1262个,撰写法治体检报告241份,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666条,参与起草、审核企业规章制度408次,协助企业依法依规申请政策支持164件,有效助力企业合规管理。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qmyfzs/579458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