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走码头登渔船进企业 广东阳江休渔期法治宣传赋能海洋经济

时间:2025-08-26 来源:广东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海洋资源,是广东阳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依托。法治护航,则是海洋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实保障。休渔期以来,广东省阳江市司法行政系统聚焦涉海涉渔群体法治需求,以“保全证据公证、法治体检、法治培训、送法上渔船”四大举措为抓手,组织专业法治力量深入渔港、渔村、码头和涉海企业,零距离开展法律服务与法治宣传,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保全证据公证守护“蓝色粮仓”

  休渔期既是鱼类休养生息的关键期,也是养护海洋生态的黄金期。近日,海陵岛南海放生台人头攒动,来自海洋渔业部门、放生文化协会、渔民群体及热心群众共100余人齐聚于此,参加阳江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简单仪式后,一尾尾鲜活的鱼苗、虾苗经众人接力传递,欢快跃入碧波大海。“活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保护水生生物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饭碗,尊重自然才能收获自然的馈赠。”参与放生的甘小姐深有感触地说。

  

  活动现场,阳江市漠阳公证处的公证人员全程参与,与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密切对接,依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对投放的42万尾黄鳍鲷、5000万尾斑节对虾等种苗数量、规格及投放过程进行全程保全证据公证。

  这场“法律见证”下的增殖放流,不仅有效补充了天然渔业资源,更以法治化手段为阳江打造可持续的“蓝色粮仓”筑牢根基。

  “法治体检”为涉海企业精准“把脉开方”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滨旅游……阳江市涉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托举。为让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安心“加速跑”,阳江市司法局组建涉海法律服务专班,针对涉海领域法律事务严把审查关,聚焦核心疑难问题研判法律风险,助力擦亮“蓝色海洋名片”。

  

  休渔期间,海陵区党建办组织律师服务团队深入涉海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法律服务人员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回应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通过“一对一”咨询、“定制化”建议,从合同规范、权益维护等方面为企业发展“问诊开方”。

  “我们将持续发挥‘阳江市企业法律服务团’作用,既解企业燃眉之急,更筑长远发展之基,让法治成为海洋经济的‘护航利器’。”参与服务的李律师表示。

  法治培训让“渔家话”讲透“海洋法”

  “海上作业安全规程有哪些?”“违规捕捞会面临什么处罚?”“渔船碰撞纠纷该咋解决?”7月31日上午,东平渔港的“法治课堂”上,渔民们抛出的一个个实际问题,拉开了普法宣讲的序幕。

  

  阳江市司法局联合阳东区司法局、东平司法所组织的普法骨干,以“以案说法”形式,解读《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法规。宣讲中,普法志愿者将生硬法条转化为渔民熟悉的“渔家话”,用身边案例阐释法律边界,现场互动答疑气氛热烈。

  休渔期以来,阳东区、阳西县司法局及海陵区党建办已举办“海上普法课堂”8场次,培训基层干部、“法律明白人”及渔民约1000人次。“讲的都是我们打鱼人关心的事,学了法心里亮堂,出海也更有底气!”渔民们的心声道出了法治培训的实效。

  送法上渔船把“法治礼包”送到心坎上

  “师傅,这是民法典和法律援助指南,遇到纠纷可以照着上面的指引找我们!”休渔期的阳东区东平镇、阳西县沙扒镇渔港内,普法志愿者分组登上渔船,将沉甸甸的“法治大礼包”送到渔民手中。

  

  礼包里,既有实用的法律手册,也有印着普法标语的毛巾、急救包等生活用品,在传递法律知识的同时,更送去对安全生产的贴心关怀。

  针对渔民群体纠纷特点,海陵区党建办创新打造“疍家调解法”,通过“船上议事”听诉求、“咸水歌叙事”解心结、“老渔民管事”理是非、“渔委会平事”定纷争,将疍家文化与人民调解深度融合,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

  “法治从不是经济发展的‘绊马索’,而是护航扬帆的‘压舱石’。”阳江市司法局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法治护海的深刻内涵。

  下一步,阳江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继续深耕涉海涉渔法治服务,通过巡回宣讲、线上普法、驻点服务等多种形式,把更便捷、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送到渔民船头、企业手头,让法治之光照亮蔚蓝港湾,为阳江“向海图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xwdt/sfxz/content/post_47632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