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法官巧解邻里纠纷

时间:2025-08-26 来源: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警察前脚走,他们后脚就接着闹!孟法官,我这房子都快成危房了也没法修!眼看雨季又要到了,您可一定得帮我想想办法!”申请人张大爷焦急地说道。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孟薇成功化解一起“反复阻工”引发的排除妨害纠纷。最终,被执行人刘大妈不再阻拦施工,一场“以怨报怨”陷入死循环的邻里纠纷,迎来“破冰”。

  

  暴雨危房遭遇“游击战”

  2023年,特大暴雨袭击了张大爷家。张大爷的老房因地势低,遭受严重水浸,出现承重墙开裂倾斜、屋顶木板断裂、严重漏水等问题。因一家无法正常居住,张大爷只得对房屋进行修缮。

  然而就在施工队进场当天,邻居刘大妈便带着亲友围堵现场,称“施工影响地基”。在其他邻居的劝和下,刘大妈更是表达“就是警察来了我也不怕”。

  这突如其来的阻挠并非偶然。早在30年前,张大爷和刘大妈家因为宅基地结下了积怨。刘大妈认为张大爷占了自己家的宅院不还。

  这次暴雨后,刘大妈便以“警察到场就收敛,警察离开就阻工”的形式“出口气”。张大爷先后报警7次后,仍无法正常施工。

  无奈之下,张大爷向法院提起诉讼。经审理,法院判决刘大妈立即停止阻挠行为,并为张大爷房屋修缮提供必要便利。

  然而判决生效后,刘大妈并未主动履行,反而在施工通道上堆放杂物。

  

  法官巧用四步法,化解邻里积怨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孟薇到村委会询问两家矛盾的相关情况,梳理两家多年来因宅基地边界等产生的矛盾。经过实地勘查后,她发现如果简单采取强制措施,可能会激化双方矛盾,不利于邻里关系的修复。

  面对这一棘手局面,孟薇采取四步工作法,巧解了邻里矛盾。

  第一步,发出司法禁令:在施工现场拉起警戒线,同步上门向刘大妈详细释明拒不履行将面临罚款、拘留等法律后果。

  第二步,明晰信用惩戒:告知刘大妈信用惩戒措施,失信行为可能影响子女,让她走出“拘留最多15天”的法律认识误区。

  第三步,巧用乡情解怨:根据前期调查,与刘大妈沟通共情。

  “刘大妈,张大爷家的承重墙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咱们家房子和张大爷家离得这么近,如果您继续阻拦施工,真出现危险也影响咱们家呀。”同步,与张大爷协调施工优化方案,将原计划的机械作业改为人工操作,最大限度减少对刘大妈家的影响。

  “法官说得在理,我不阻拦了。”刘大妈表示同意人工操作的施工方式。

  第四步,持续跟踪观察:针对邻里纠纷类案件存在的矛盾反复性问题,她设立了15到30天的矛盾缓和期,通过“微信问询+上门回访”的方式动态跟踪。

  结案回访时,张大爷感激地说:“孟法官,多亏您,我们家的危房终于在雨季来临前修好了!我和老伴儿能踏踏实实地住了。”

  


原文链接:https://bjgy.b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7/id/89125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