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辑 | “甘于奉献” 延伸情系百姓的司法实践

时间:2025-08-26 来源: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编者按

  

  八一军旗猎猎,军魂永不褪色。在这个属于军人的光荣节日里,我们的目光投向一群特殊的奋斗者——他们曾是军营里的铁血儿女,把青春镌刻在哨所、演训场与边关;如今,他们脱下戎装换上法院制服,将军人的底色融入司法的肌理,在法庭内外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誓言。阵地虽换,忠诚未改;战位不同,使命如一。我们撷取了全省法院系统几位“老兵”的动人篇章。他们的故事,是“退役不褪色,转岗建新功”的生动诠释,更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的璀璨注脚。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让我们向新时代法院战线上“最可爱的人”致敬!


  从部队转业到法院19年来,我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军营锤炼的绝对忠诚与雷厉风行早已融入血脉,凭着对司法事业和法官职业的忠诚和热爱,我全身心投入审判事业,多次获得省、市法院办案标兵、先进个人等称号。

  



  

  基层法庭案件事关农村振兴和发展。多年前,某村村委会将部分土地以较低价格承包给他人。近日,村民以村委会低价发包、发包程序违法等为由提起诉讼,要求村委会收回承包地重新发包。其间,部分承包地已发生多人多次流转,因此大量承包合同的效力、签订合同的程序、合同期限等需要审查。我发扬军人不畏难、敢攻坚的战斗作风,在最短时间内对承包合同及流转合同逐一研究分析。最终,通过做大量调解工作,纠纷得以化解,维护了村里的和谐稳定。

  

  一起案件在法官眼里是工作中的一个点,但在当事人心中都是大事,他们一辈子可能就打这一场官司。我坚持换位思考,将调解穿插渗透在各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次调解机会。我审理的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被告是老两口,他们向原告借款30万元。二被告未还款,原告诉至法院。考虑到二被告的实际困难,我决定再加把劲做双方调解工作。历经半个月电话调解及当面沟通,双方和解,原告放弃了利息。然而,到了约定还款时间,二被告反悔。调解不成,我及时作出判决,二被告偿还原告本金及相应利息。二被告收到判决后再次找到我要求和解。此时,原告产生抵触情绪。我拿出军人啃硬骨头的韧劲,苦口婆心做原告思想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和解,二被告很快履行了全部给付义务。

  

  国徽在上,法袍在身,天平在心。军旅生涯锻造的忠诚担当、务实坚韧将永远是我前行的动力。

  


原文链接:https://www.hebei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8/id/892593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