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朝亮丨枇杷行

时间:2025-08-26 来源: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天上王母蟠桃,人间三潭枇杷”,说的就是歙县新安江漳潭、绵潭和瀹潭等三地产的枇杷之美誉,其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遐迩。“三潭”一带群山环抱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冬暖夏凉,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枇杷又称为四季果,秋季蕴蕊、冬季开花、春季结果、夏季成熟,是百吃不厌、吃多无碍的金果子。

  

  我们法庭的院子,有两棵树,都是枇杷树。

  五月的初夏,是枇杷成熟的季节,今年,两棵树都挂满了枇杷,金灿灿的。快成熟的那几天,我正好外出培训,归来时,满树的枇杷已经被法庭的小伙伴们基本吃完了,我尝到所剩的几颗,那真是甜。有枇杷树、吃枇杷果,有些感悟还得记下来……

  不要看外表,内里才重要。法庭的干警,大都是90后的年轻人,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在基层办案,办的就是老百姓的心,需要走到群众面前、走进群众心里,矛盾纠纷才能解决。就如三潭枇杷,个子大,不一定就熟甜,那些有斑斑点点、个头不大的,往往是最熟最甜美的。做群众工作,要善于从外表观内心,一些纠纷来到法庭,我们的年轻干警习惯打电话去找当事人,但是在电话中,原告往往义正词严,被告往往拒不承认,一来二往,电话打爆了,事情也说不清,这就需要去跟当事人见面,去见到当事人、去见到纠纷现场,在斑斑点点后面,一层一层剥开,才是真相。前段时间,我办理了一个健康权纠纷,外地游客刘某在绵潭村码头乘村里的渡船过河,下船时不慎跌伤,起诉要求船工赔钱。从诉状来看,原告说的,法院都可以支持,但为了办好这个案件,我先后去现场9次,走访村民30多人,让船工停泊渡船12次,基本能判断得出如果渡船停稳后,乘客下船不会跌落受伤的客观事实。为了进一步查明事实,我又决定把庭审开到码头上,现场组织演示,最后得出结论是原告在船未停稳时,纵身跳到岸上未果而受伤,我当庭划分了责任,双方均未上诉,效果很好。后来,我们总结了“不如见一面”工作法,鼓励大家收到案件,要积极去与当事人、与现场、与村规民约见一面,就像枇杷,羞羞答答地经历四季,最终是需要在树梢露头,才会让世人惊叹。

  

  保存较难,需要赶鲜。采收枇杷时要有呵护之心,枇杷的表皮有一层淡淡的绒毛,不可以毁之,不然保存时间更短。采摘回来之后,要精心挑选、细心包装,如果售往外地,最好当日送达,在本地售卖,也要赶早。一些纠纷来到法庭,都是百姓急盼无奈才会打官司,我们以枇杷保鲜的思维,积极落实立案登记制,对于能先行调解的,7天内组织双方调解,调解不成的,及时转入审理程序,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前段时间,吴某家庭遭遇不幸,儿子在外意外死亡,没有留下一句话,吴某希望能顺利继承其遗产,但是不动产中心、银行等,都要其出具法律文书,已经70多岁的吴某来到法庭,向我咨询怎么办?家人离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本身就是人间巨大痛苦,我们决定启动绿色通道,当天立案当天处理,第二天吴某就收到法律文书。就在前些天,吴某打电话来说已经办妥了继承手续,悲痛之余,饱含感谢之心。

  

  采收枇杷,就是收纳金银。每年枇杷成熟的季节,就是老百姓最忙碌的季节,采收、销售、游玩等都会引发各种纠纷,如果到法庭来回奔波,耗时耗力,关键是耽误采收枇杷就是耽误真金白银。我们法庭对司法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量不违农时、不误农事、不增加群众诉累,按照“庭审地点离家近,开庭时间群众定”的思路,充分利用“身边人化解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乡风民俗和普法效应,探索建立了“时令法庭”,让巡回审判走入枇杷园,把纠纷化解在基层、把方便留给基层、把法律送给基层。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上门调解、办案27次。

  院子里的两棵枇杷树,果子已经吃完了,明年还会长很多,来年吃着这些枇杷,法庭的小伙伴们会不会也有一些新的感悟……

  

【作者】汪朝亮 歙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深渡人民法庭庭长

  

  

  

  


原文链接:http://ahfy.ah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6/id/886416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