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县人民法院推广“法润村居”党建工作机制—— 18名留守老人“薪”安了!

时间:2025-08-26 来源: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盛夏的闽西,骄阳似火,蝉鸣声声。

  这天上午,福建省上杭县人民法院古田人民法庭法官吴胜佳起了个大早,下沉到挂钩的新生村开展每月一走访。

  刚走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村支书陈小华就拽着他往里走:“吴法官,您可得帮我们评评理!某农业公司不仅欠了村委会半年租金,还欠了18名村民的工钱,到现在也没个说法!”

  吴胜佳翻开随身携带的村情手册,边听边记。

  原来事情要从13年前的两份租赁合同说起。古田镇苎园村、新生村分别与某农业公司签订协议,将200余亩农田租给该公司种植大棚蔬菜。廖老汉等18名村民也应聘到大棚从事蔬菜种植工作。

  一直以来,某农业公司都能按时结清租金和工资。凭着十多年的合作建立起的信任,村民们工作仅由工头记工,农业公司也未要求村民签字确认工时。

  然而,今年年初,该公司股东资金链断裂,公司经营出现困难,让这份信任出现了裂痕——租金拖欠了7.2万元,村民们的11万元工资也没了着落。他们中大多是留守老人,年纪最大的73岁,最小的也有50来岁。

  这起看似简单的欠薪、欠租纠纷,一头连着村民权益,一头连着企业发展,如何破题?

  吴胜佳看着手中的村情手册,想起了正在深化拓展的党建工作机制,心里有了些眉目。他及时将案情向古田镇党委政府进行通报,并联系相关当事人尝试进行现场调解。

  上杭法院探索创新“法润村居”党建工作机制,党员法官(法官助理)挂钩辖区乡镇、村居,联动党委政府等共同做好村情排查、纠纷化解、指导调解、法律宣传等工作,推动党建共建、信息共享、纠纷共解。

  7月14日,吴胜佳联系古田镇包村干部王俊雄、司法所所长赖斌等人来到新生村。一大早,两个村的支部书记、廖老汉等18名村民已早早地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候。农业公司的负责人张某一露面,就被村民紧紧围住。

  “乡亲们,别急,财政所的会计也在,咱们一笔一笔核算工资。”王俊雄赶忙招呼大家。

  三个多小时里,焦急的争论声渐渐变成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18名村民的工时和工资一一得到确认。

  “现在可以发工资了吗?”廖老汉攥着已经有些泛黄的工单扯着嗓子问。

  “公司要是有钱,也不会拖欠这半年的工资和租金了……”张某无奈地连连摇头。

  “这都是我们老人的血汗钱,你们可得想点办法。”

  眼看双方又要剑拔弩张,吴胜佳赶紧接过话茬:“经过前期调查和评估,大棚虽已荒废,但那些铁架子仍可以变现20万元左右,足够支付工资和租金。”

  “你们都合作十多年了,相互也应该多给点时间,这样才有助于解决问题。”赖斌接着劝道。

  “不行,我们只相信公家。不能让他自己处理,万一他拿钱跑了,我们又去哪里找!”一个村民抢着说道。

  一句“只相信公家”,让吴胜佳看到了解决问题的转机。

  “大家看这样行不行,书记员先帮大家立案,由法官出具调解书,请镇干部做个见证。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变卖大棚、支付工资和租金,大家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进行拍卖!”

  ……

  经过多轮释法明理,终于形成调解方案,20起关联纠纷一次性化解。拿着调解书,为讨薪烦恼了几个月的村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党群服务中心。

  上杭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所在地。上杭法院传承弘扬红色优良传统,推广“法润村居”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党员法官深入村居一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深度融合。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县挂钩法官共走访村居300余次,联合相关部门化解纠纷100余起,指导调解60余次。


原文链接:https://fjfy.f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8/id/89418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