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判】破解城乡基层善治的法治密码

时间:2025-08-26 来源:陕西法院网 作者:佚名

  

  陕西蓝田郊外的山脉田园风光 供图 CFP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杜甫笔下的陕西省蓝田县,宛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这里孕育了古老的华胥文明,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乡、华夏民族起源的核心区。这里还诞生了中国第一部乡约——《吕氏乡约》,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注入了传统智慧……

  

  近年来,蓝田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聚焦主责主业,主动融入地方党委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深化“枫桥+乡约”基层治理模式的实践应用,积极开展指导调解、多元解纷及纠纷防范等工作,努力打造基层善治的“蓝田模式”。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蓝田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7932件。其中,简案快审团队结案1351件,占该院结案数量的19.95%,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41.55天。一项项数据彰显了基层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情怀。

  

  01

  党建赋能

  助推审判提质增效

  

  “水库在保障生态基流、改善水质、保护生态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日前,在蓝田县李家河水库开展的蓝田法院秦岭保护主题党日活动上,党员干警们围绕水库的基本情况、水源水质的提升方法等内容与水库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了解,李家河水库位于蓝田县东南部灞河流域一级支流辋川河中游,既是生态工程,又是民生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达5600万立方米,是西安的饮用水源地。为守护好绿水青山及水库安全,蓝田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成立秦岭保护法官工作站,在环秦岭镇街常态化开展走访座谈、“法官+行政主管”共创共建等活动,形成党建引领、惩治修复、普法宣讲、协同联动的生态保护工作机制,以“党建红”守护“生态绿”。

  

  党建引领是推动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蓝田法院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理念,坚持将党建引领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思想双向指引、行动精准落实、效果全面体现的三种融合机制,实现党建与审判同频共振,有效促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

  

  据了解,蓝田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将党建活动开展到审判一线、执行现场、社区乡村等。党员干警在蓝田法院创建的葛牌镇红色基地无讼村、洩湖镇巡回审判点开庭审理案件,深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走进校园开展普法,参与城乡基层解纷等,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服务群众。

  

  为推动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深化,蓝田法院积极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新路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司法建议工作提质增效。针对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等涉诉问题,蓝田法院法官与镇政府、司法所及村委会工作人员座谈,现场发送司法建议,推动类型化纠纷一次性实质化解。对于在案件中发现的苗头性、普遍性问题,总结提炼成因,形成诉情通报,抄送同级党委政法委,并结合通报情况提出治理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法院将司法建议从“纸上建议”转化为“治理良方”,实现了建议一件、治理一片、服务一方的良好社会效果。

  

  此外,为积极探索“党建+新媒体”教育模式,蓝田法院充分调动党员干警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多维度扩大和提升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2024年以来,该院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政治建设、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开展线上党课活动50余次,引导广大干警永葆政法队伍纯洁本色。与此同时,蓝田法院还进一步健全党员谈心谈话、廉洁自律警示约谈、党内服务关怀等制度机制,建立青年法官讲堂、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启动“青蓝结对”工程,畅通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共享资源的渠道,为干警开展专题授课,形成了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为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02

  枫桥经验+乡约

  筑牢城乡基层治理根基

  

  “白鹿村的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从此……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不再发生,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

  在陈忠实的笔下,《白鹿原》中的白鹿村因乡约而“再使风俗淳”。小说虽是虚构,但原型取自蓝田县,书中所写的乡约即《吕氏乡约》。经过千年洗礼,乡约不仅没有被历史淹没,反而继续发挥着其在美教化、移风俗方面的巨大作用。

  

  近年来,位于《吕氏乡约》发源地的蓝田法院,充分挖掘《吕氏乡约》中蕴含的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契合的城乡基层治理理念,按照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思路,积极与当地司法局、妇联、工商联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诉非衔接机制,打造了“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调解委员会+乡贤调解员”的全链条调解模式,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蓝约融治”多元解纷品牌。

  

  “他包了我们村160余亩地,三年多没给租金不说,地上荒草长得比人还高。这让我们如何种植?”

  

  2016年7月,老李为发展种植、养殖及生态观光项目,承租了蓝田县前卫镇某村二组47户村民共160余亩土地,并分别与村组和47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后老李因损失巨大,无法继续经营,便与某村二组签订终止协议。但是,老李和村组签订的终止协议只有个别村民代表参加,并未与47户村民签订解除土地租赁协议。2024年3月,因拖欠土地租金,老李被其中两户村民先后起诉到蓝田法院。

  

  考虑到老李租赁土地涉及人数众多,土地面积较大,有可能引发群诉、群访,蓝田法院法官立即深入村组开展摸底调查,先后7次组织前卫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干部、群众代表和老李沟通调解。法官和村镇干部运用《吕氏乡约》关于“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的相关内容,将情、理、法相融合进行沟通,一边劝解老李和群众“要言而有信”“和睦亲邻不斗讼争诉”等,一边向老李讲清若其余45户村民起诉到法院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024年8月中旬,历经近5个月的反复规劝与耐心调解,老李最终与未诉的45户村民签订了解除协议,一次性支付了解除协议约定的租金,并开始土地复耕。其间,办案法官还到村里督促查看土地复耕情况。截至2024年8月底,160余亩土地全部实现复耕并交还村民。

  

  此外,针对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相邻关系等纠纷,蓝田法院创新建立表格式释法析理调解模板,将《吕氏乡约》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模板,情理并用化解纠纷。

  

  “《吕氏乡约》核心内涵中的‘德’,就是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近日,在蓝关街道举办的“法律明白人”暨人民调解培训会上,蓝田法院蓝关人民法庭庭长胡光炜从电视剧《白鹿原》诵读“乡约”的情节谈到蓝田《吕氏乡约》,从传统乡村治理文化谈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向在座的“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调解员分享自己20余年来总结的民事纠纷调解心得和经验做法,讲述忠、公、活、新、稳、快、缓、靠、连九字调解要点,配合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解过错剖析法、背靠背法、亲情融化法等16种不同的调解技巧。

  

  人民调解处于预防化解矛盾的最前沿,具有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独特优势。近年来,蓝田法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变“等案来”为“化案去”,运用非诉方式,联动化解了大量纠纷。同时,注重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等民间调解力量的业务培训和指导,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会和“读法送约”“鸣钟议事”等活动,积极弘扬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2024年以来,蓝田法院共培训、指导乡贤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600人次,组织交流、座谈20余次,2070件纠纷在诉前得到有效化解。

  

  03

  一链贯通

  守家护企注入司法动能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和谐稳定直接关乎社会文明安定。而家事审判,恰是守护家庭和谐的坚固防线,既关乎“小家”的温馨,又牵系“大家”的安宁。

  近年来,蓝田法院以基层人民法庭为支撑,以深入乡村的多元解纷工作驿站为发力点,形成“乡贤调解员+村(社区)调解委员会+镇妇委会调解组织+人民法庭”婚姻家事解纷链。在家事纠纷调解过程中,蓝田法院充分发挥乡贤道德教化、基层组织贴近群众、人民法庭专业化参与的集中优势,融情、理、法于一体,化解婚姻家事纠纷。法官定期进村入户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对成讼较多的村组及时进行预警干预、信息反馈。

  

  “最近好吗?他有没有再伤害你?”

  

  “好着呢!没有再受到伤害,真心感谢你们!”

  

  这是蓝田法院法官干警回访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当事人王女士的温馨一幕。面对蓝田法院法官的回访,王女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为了让判决后的婚姻家庭案件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蓝田法院建立了婚姻案件判后答疑制度,重点、特殊案件回访制度及家事救助帮困制度,通过建立婚姻家事纠纷专业化、社会化、人性化的解决机制,维护婚姻家庭和谐幸福,是蓝田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作出的有益尝试。

  

  2024年6月,蓝田县妇联在全县范围招募“爱心妈妈”。蓝田法院的女干警踊跃报名,积极融入“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向孩子们开展法治宣传、家庭教育指导、心理成长教育等,用心用情稳固家庭幸福。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蓝田法院与社会各界共同绘制家庭幸福的“同心圆”。

  

  在守好婚姻家庭“小港湾”的同时,蓝田法院紧扣发展大局,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从诉前风险防控到调判后生效执行全链条发力,探索出精准普法防风险、保全引导促解纷、调判结合化矛盾、信用奖惩护权益的涉企司法服务“一条龙”模式,既做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守护者”,又做经济发展的“护航者”。

  

  “纠纷解决了,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及时回款,真是太高效了!”四川某电器公司代理人在蓝田法院快速解决其涉案标的达800余万元的合同纠纷后颇有感慨。

  

  快调快审快结,让企业维权提速增效,是蓝田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发展的生动实践。在涉企案件审理中,蓝田法院通过建立涉企保全案件绿色通道,实行分调裁审机制,打造“要素式审判+调解协议模板+司法确认”模式,强化企业合法权益保护。2025年以来,该院涉企案件服判息诉率达89.78%,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6.64天,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刚柔并济的执行,既是法院兑现涉企当事人胜诉权益的坚实保障,也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暖心实践。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企业,蓝田法院依法采取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查封扣押财产等强制措施,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同时,通过建立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对主动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协议的企业,及时屏蔽失信信息、解除限制高消费措施,并向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出具《信用修复证明》,让诚信企业重获生机。此外,蓝田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一次或分期履行、提供执行担保、以物抵债等方式达成和解,为企业生存留出发展空间。近三年来,蓝田法院已为37家企业实施信用修复,帮助63家企业退出失信名单,给予324家企业解除执行强制措施,涉企执行案件和解率达55.97%,有效促进企业发展与权益保障共赢,推动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蓝田法院院长王娜娜表示,下一步,蓝田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善为促善治,积极探索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司法新动能。

  


原文链接:http://sxgy.sxfyw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8/id/89476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