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法官忆往昔 激励我辈创未来】牟光华:从援藏到留藏的峥嵘岁月

时间:2025-08-26 来源: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第二期牟光华:从援藏到留藏的峥嵘岁月

  

  

  1979年初,中央决定从内地选调大批优秀汉族干部开展援藏工作,定期五年。他被中央组织部、铁道部、成都第二铁路工程局选调进藏,安排在山南中院工作。在组织的帮助下,家属、孩子户口也迁到了西藏,解决了后顾之忧。就这样,他扎根山南中院20年,之后调到区高法院工作了7年。2005年5月,年满60周岁,经组织批准光荣退休。

  他从山南中院办公室文书、审判庭书记员做起,提任到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行政审判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常务副院长;调任到区高法院后,先后在“三讲”教育办公室(临时机构)、研究室、全国法律业大西藏分校工作。一路走来,历经磨砺,在高、中两级法院多部门、多岗位的工作,经历了人生的三大转变:其一,经历了平原、高原、气候、生活、工作环境的转变;其二,经历了从党群工作到司法工作的转变;其三,经历了从法院工作再到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的转变。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说:“变的是生活、工作环境,不变的是理想、信念!”

  在谈话中,他讲起了在山南中院工作时几件难忘的事:一是下社队开展调研工作。1979年8月10日,他和同事一道,打着铺盖卷、带着锅瓢碗勺、米面油盐,驾着马车到乃东县桑珠德庆、卡多公社及所属生产队,调查了解民情、社情和人民调解工作情况,历时8天,起草了《卡多公社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情况和经验》,被区高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相继转发。二是落实政策,复查案件。1979年9月至1980年12月,他和同事组成工作组,先后到13个县法院指导、开展落实党的政策工作。东到朗县伐木场,西到浪卡子、洛扎县,南到错那县,北到桑日县,历经春夏秋冬,饥餐渴饮,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了地县党政组织、人民群众的好评!三是学雷锋,树九十年代新风。1990年初,山南地委动员地县党政机关、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学雷锋,树九十年代新风活动。他组织地县法院党员、干警开展上街打扫公共卫生、沿河沿江义务植树、义务献血、向地震灾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等一系列活动。在地直机关交流座谈会上,他作了汇报发言,所在支部受到了表彰!四是珍惜参会学习培训深造机会,提升个人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他长期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以多岗位任职身份,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还自学秘书、文书工作手册、公文写作、司法文书写作等专业知识,以使自身能力素质适应法院工作的需要,在会场上留下了余音,在文书档案上留下了文字!五是牵手内地援藏法院,对口支援山南法院。根据中央对口援藏决策,最高法院安排湖南、湖北两省法院对口支援西藏山南法院。为此,山南中院党组认真研究了受援方案,并组成学习考察组,于1999年4月赴两省高级法院学习、考察、协调。之后,两省高院组团来山南法院实地考察,对援助方案所涉项目达成共识,把山南法院审判综合楼建设列为重点,争取到方方面面的资金,加快了审判综合楼建设,极大增强了基础建设。

  以上只是他从援藏到留藏工作峥嵘岁月的一些缩影。他说:“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退休也20年了、岁满80。一朝西藏人,一世西藏情。一朝法院人,一世法院情。作为亲历者,我目睹、见证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全区法院的长足发展,我感到很荣幸!”

  

  


原文链接:https://xzgy.xz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8/id/89528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