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探索“公调对接”新机制

时间:2021-05-20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红桥区试点“公调对接”以来,各驻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不断完善流程,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实现现场调解、驻所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无缝对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家住和苑街某社区的杜某某和妻子陈某经常因生活琐事吵架。杜某某一直没有工作且没有生活来源。几天前,杜某某找妻子要钱,妻子不给,双方发生肢体冲突。

  民警接警后赶到现场调查取证,认定该警情属于民事纠纷,委托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经验丰富的律师调解员运用“双换位”调解法成功化解该纠纷。

  所谓“双换位”,一是调解员与当事人角色换位。通过这一做法,调解员得到杜某某和陈某夫妻二人的信任,消除了双方的抗拒心理,使调解员能够充分了解双方诉求,把握二人的心理底线;二是调解员引导矛盾双方互相换位,换来一面反思的镜子,映照出各自存在的不足。陈某反思了自己对丈夫缺乏关爱与体谅,杜某某反思了自己对家庭缺少担当和责任。在调解员真诚得法的调解下,夫妻二人最终互谅互让,消除了矛盾。

  辅警调解员发挥重要作用

  在参与“公调对接”化解纠纷的队伍中,除了律师调解员、专职人民调解员之外,还有一支重要力量——辅警调解员。驻公安红桥分局咸阳北路派出所、西沽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的撒元劼和刘子正,便是辅警调解员。参与“公调对接”工作以来,他们在司法所的指导下,学习民事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规律,及时开展现场调解,效果显著。

  今年“五一”假期,他们坚守岗位,全力参与纠纷化解,成功调解涉及市场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婚姻家庭和相邻关系等6起纠纷。

  5月5日,消费者李某因饭店不退还订桌押金与饭店发生争执,双方情绪激动,拨打了报警电话。经调查得知,这是一起因疫情取消饭店就餐引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经营者以“已准备酒席材料、饭店受到损失”为由,拒不退还消费者押金。撒元劼首先对双方进行安抚,防止矛盾升级。紧接着,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消费者因疫情及防控措施无法接受餐饮服务,这构成餐饮服务合同的不可抗力,消费者有权依法解除合同。如饭店有证据证明其因为履行合同已产生实际损失,且双方对于该损失的发生均没有过错,依据公平原则损失可由双方合理分担……”经过撒元劼耐心调解,饭店经营者与消费者达成调解协议,如数退还李某押金,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谈到“公调对接”的重要作用,红桥区司法局局长郭书宏说:“‘公调对接’机制推动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体现了多元化解纠纷的时代特点,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发生在哪里,人民调解就在哪里的宗旨目标,着力推动平安红桥建设。”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zz/shgl/tjcaw-iirczymk2198398.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