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掉“大锅饭”推行“合作制”

时间:2021-05-20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虽然天气有些阴沉,但天津和信公证处主任杨晓铭的心情格外舒畅,因为在这一天,作为本市第二家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的和信公证处,在河西区陈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揭牌。

  在和信公证处,杨晓铭带领团队实现从坐堂办证到主动服务,从墨守成规到锐意创新,在依法行使国家证明权的同时,还担负着本市公证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重任。

  主动砸掉“大锅饭”

  在过去,公证工作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儿,多办业务反而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压力,使得一些公证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改不行了!”天津市公证协会会长刘晔的话道出了很多公证员的心声。

  随着《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关于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政策方案的推行,本市公证工作体制改革大刀阔斧地展开了。

  2018年7月18日,本市首家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天津市渤海公证处,在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揭牌成立。合作制公证机构由符合条件的公证员自愿组合,共同参与、共同出资,自主开展业务,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

  “虽然是新生事物,但其作为国家法律证明机构的性质不变、公证员行使国家证明权的身份不变、公证文书的法律效力不变。”刘晔说。

  对于如何更好地服务百姓,渤海公证处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效率,是渤海公证处主任田红英对团队的首要要求,“当事人能够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且不需要核实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材料齐全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无需翻译的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与文书等公证事项,可以当日出证。”

  不仅如此,渤海公证处还在精简办证手续、简化办证流程、提供涉企公证优先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渤海公证处推出了“容缺受理”机制,即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其他材料或手续有欠缺的公证事项,在当事人承诺能补充的情况下可以受理,待材料齐全后即时出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业为民,急当事人之所急。

  “合作制”激发新活力

  “从提高公证文书质量、强化公证人自我约束方面来看,‘合作制’更符合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公证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杨晓铭对合作制公证机构的未来充满信心。

  杨晓铭曾担任河西公证处副主任,如今他放弃了事业编制,与另外6名公证员一起自立门户,成立了和信公证处。对于杨晓铭的选择,业内人士都用“勇气可嘉”来形容。

  在杨晓铭看来,“合作制”最大的优势在于人、财、物相对自由,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团队的活力。比如团队人员不受编制限定,公证处在人员引进、培养等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不限制年龄、资历,只要有能力就给足其发展空间。

  据了解,和信公证处自今年6月4日开始试营业,在此期间办理了公证600余件,涉及经济、民事、涉外各类公证业务,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优质的公证法律服务。

  和信公证处在办理各类传统公证业务的同时,助力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公证在维护金融债权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优势,与金融机构、律所、行业协会进行广泛合作,积极拓展金融、证据保全类公证业务。

  目前,该公证处已与多家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办理了多件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涉及债权金额逾十亿元;办理保全证据公证近百件。

  保证质量与信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老百姓对公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合作制公证机构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客户虽然容易,但想要留住客户,就需要确保公证质量,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公平公正。”杨晓铭说。

  “团队制定了‘三步走’目标:第一步是活下来,第二步是站起来,第三步是强起来。目前第一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据杨晓铭介绍,和信公证处虽然仍面临“人少事多”的状况,但公证员的业务能力已被充分激发。公证员公开自己的手机、微信等联系方式,当事人可以将材料发给公证员进行预审。通过对当事人办证实行“容缺受理”,真正实现公证“最多跑一次”。

  “质量和信誉是公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过硬的公证质量,不仅业务成了空中楼阁,服务也无从谈起。”杨晓铭说,合作制公证机构没有财政拨款、没有退路,公证人必须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个团队,维护公证质量与公证处的信誉。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zz/shgl/tjcaw-ihytcern0813133.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