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兔小记

时间:2021-06-30 来源:河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张景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带我们长期滞留农村,家里没人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既要买口粮,又要供我和弟弟读书,里里外外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日子捉襟见肘。为摆脱困境,一年初春,母亲看到村里不少人家养兔获利,深思片刻后对我说:“咱家也养兔,既能贴补家用,还能给你们买书买本。”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从村里雇了大工、小工、木工,运来石头、油毡、木料等,在院子西面破土动工,建起兔舍。为通风,兔舍窗户安装了铁板冲眼网。接着,梁东舅舅家送来一雌一雄两只兔子,圈养在宽敞的兔舍内。放学回来,我透过冲眼网觑眼朝里一瞅,两只黑兔,圆圆的眼睛左顾右盼,大耳朵一动一动的,三瓣嘴不停地咀嚼着青草,发出喀嚓喀嚓的声响。母亲说:“往后放学,先给兔子弄草吧。”从此,下午一放学,我就把花布书包往炕上一扔,马不停蹄地拎起荆条筐,拿把铲子,呼朋引伴,去附近田间地头、荒山野岭,千方百计给兔子寻找青绿饲料。曲曲菜、羊奶子、蒲公英等含汁较多,很有营养,都是它们最爱吃的。想到兔子悠闲吃草的情景,我心里就充满喜悦。渐渐的,我还摸索出一些经验,不能喂兔子带露水的草,吃了会拉稀,拉稀喂点马莲就会好;兔子爱磨牙,去山上砍一些树枝给它啃,有益于牙齿健康。

  兔子性情温和,整天蹦蹦跳跳,吃饱了就睡,醒了就吃。休息时半躺半卧,头靠在肩上。它繁殖很快,二十天后,母兔开始用嘴拔自己胸部的毛,我好奇地问母亲缘由。母亲眼睛一亮,惊喜地说:“要下小兔了。”果然,没多长时间,小兔出窝了,黑黑的眼睛像两颗闪亮的黑宝石,跑起来好似滚动的小绒球,模样非常可爱,我心里顿时涌起一种自豪感。打草的劲头儿,如同上了发条的钟表越来越足了。打完草,有时和小伙伴们坐在路旁石头上,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呱呱地谈天说地,感兴趣的话题一个接一个。有时上山摘食野果,下河摸鱼捉虾。农村虽不如城市那么喧嚣热闹,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生活,同样令人向往。

  兔子吃草时总爱蹲在草上面,有的吃进肚里,有的糟蹋掉了。于是剩草、粪便混合一起,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若不及时打扫,兔子就会生病。间隔三天左右就得彻底清理一遍兔舍。打开兔舍门的一瞬间,兔子就会吓得窜来窜去的,胆大的会用柔软的身体在你的脚边蹭来蹭去,我伸手慢慢拨拉开它们。直到把兔舍弄得干干净净,撒上一层新鲜的黄土或石灰粉,再给它们添上新草。

  每逢秋季,供销社统一收购,按兔子体重划分成若干个等级,体重大的等级高,价格也高,达不到标准的不收。收购的日子,往往鸡叫头遍,我就从炕上一骨碌爬起来,穿衣下地,举着手电去给兔子添草加料,将它们喂得饱饱的。随后在母亲帮助下,捉住兔子放进筐里,上面盖严实。早晨,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挑着扁担,颤颤悠悠直奔目的地。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唤醒了沉寂的山道,青草上的露水很快打湿蓝色裤脚,凉凉地透入皮肤。筐里的兔子仿佛坐轿子般安安静静,或相互依偎,或闭目养神,或从筐的缝隙中好奇地窥视外面的世界。走累了,稍歇息几分钟,换换肩,继续赶路。抵达收购站,门前已零星搁着几只筐子,旁边站着卖兔人,空气中氤氲着兔子身上的气味。我放下担子,用衣袖就势一抹额头上的汗,紧挨前面的人排好队。工夫不大,上班时间到了,收购站人员手里拿着盘秤、算盘、票据、现金等,各就各位,开始边收购边付款。出售后,看着手里的十几块钱,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回家把钱如数交给母亲,母亲爽快地拿出几块钱递给我,叮嘱道:“留着买书吧!”

  好不容易盼到学校放寒假,我揣着养兔换来的钱,步行六公里,赶到客车停靠点,乘草绿色敞篷汽车去县城探望父亲。逛新华书店时,看着玻璃柜台内摆放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故事书、小人书,我毅然选择了自己百看不厌的战争、神话题材,毫不犹豫地掏出平日舍不得花的钱买下来。这些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令我受益匪浅。现在有好几本都成了难得的精品,收藏价格年年攀升。后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地生根,困扰人们多年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村里人觉得养兔费时耗力,来钱慢,不如打工、经商挣钱痛快,渐渐就不再养兔了。我家也随之告别了养兔的历史,闲置的兔舍经一番改造,变成储存粮食的粮仓。

  日子像水一样平静而舒缓地流淌着。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但每当我想起那些年养兔的一幕幕往事,就仿佛再次回到天真的童年时光……

  (作者单位:赤城县司法局)


原文链接:http://pingan.hebei.com.cn/system/2021/06/28/030100659.shtml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