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东:不放过一丁点怀疑

时间:2021-07-07 来源:江苏长安网 作者:佚名

  

  2021年6月17日下午,省法院举行全省法院英模事迹宣讲会,五位同志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进行了精彩讲述。今天,我们刊登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陈利东的故事。

  秉持工匠精神 书写使命担当

  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庭庭长 陈利东

  

  我叫陈利东,是来自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法院一名基层法官,十分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工作经历和心得。

  1998年3月1日,是我进入法院工作的第一天。老庭长对我说,“在我们基层法院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老百姓,每天处理的,也都是老百姓琐碎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再小的案子,对于老百姓,都是大事,千万不能自负妄断。”老庭长的话一直陪伴我在基层法院坚守了23个年头,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官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刑事法官,应当秉持工匠精神,精心雕琢每一起案件,让犯罪者得到应有的惩罚,让无辜者不受追究,让受害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精准打击犯罪,守护一方安宁

  近年来,各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直处于高发态势,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习总书记也亲自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做出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我和我的团队在今年5月份,积极开展了“净网清源” 严厉打击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审判月”活动,通过二十天的高强度连续庭审,成功审理了3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被告人达263名,分布全国12省27市,涉案金额达8600余万元,受害群众近1万余名,辩护律师197名。案件涉案人数之多,地域之广,诈骗金额之大,诈骗手法之新颖在我们连云港地区尚属首例。

  此类案件是新型犯罪,被告人的犯罪手段十分专业和隐蔽,案情十分复杂,并且涉及很多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说真话,一开始我对什么是“码商”、什么是“跑分”,什么是“三方、四方支付通道”均一无所知,面对全新的挑战,我和我的团队并没有退却,而是迎难而上,不懂就从头开始学,我们上网查资料、查案例,向计算机网络专家请教、和网络商业平台专业人员沟通,那段时间我们每日加班奋战在“案山卷海”中,对200余本案卷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对每一起事实、每一条线索进行逐项排查和梳理,光形成阅卷笔录和办案笔记就达800余页,40万字。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了全面的提升,对被告人的犯罪手段和犯罪事实有了全面的掌握。由于庭前会议准备充分,庭审节奏把握精准,庭审中被告人均表示认罪伏法,原本计划持续一个月的庭审,提前到二十天就圆满结束。不仅严厉打击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对不法分子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顺应了民心民意,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从事刑事审判15年来,我先后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200余件,无一错案,无一矛盾激化。即便期间面对过多少次陌生人的恐吓、骚扰与尾随,我亦始终胸怀坦荡,初心如磐。

  

  不放过蛛丝马迹,让无辜者不受追究

  我深知刑事案件事关生杀予夺,事关人身自由,我们刑事法官审的不仅是案子,还是别人的人生,容不得丝毫马虎和差错。

  十年前,我审理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中,小货车和三轮车在夜晚发生碰撞并致骑三轮车的老人死亡,由于事发路段在荒郊野外,没有监控,也没有目击证人,最主要的定案证据就是一份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关于车身碰擦的油漆鉴定报告,当时全国能做这种鉴定的机构只有两三家。被告人坚称自己无罪,家属一次次到法院请愿。而我内心对此案也有所质疑,案件存在诸多疑点无法解开。我认真研究卷宗,仔细比对油漆鉴定报告采样数据,竟然发现前后数据不一致。虽然合议庭的其他法官认为数据上微小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可以下判决,但是我并没有放过这一丁点的怀疑,决心一探究竟。随后,我两次携证物和鉴定报告到北京,与鉴定专家联系,重新鉴定的结果显示,三轮车车身碰擦遗留的油漆并不属于被告人所驾驶的货车。

  我永远都会记得,当我到看守所向被告人宣告其无罪时看到他脸上满含热泪的笑容。我知道,我的努力是值得的。

  从事刑事审判以来,我先后审理了4起宣告无罪案件,作出无罪裁判,不仅需要法官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缜密的逻辑思维、还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只有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迷信权威、不放过一丁点怀疑,才能捍卫司法公正!

  

  践行为民初心,用行动传递司法温度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心怀苍生福祉,才能用真心践行法治情怀。我是一名人民法官!坚持人民至上,不仅应内蕴于心,还应外化于行,用行动传递司法温度。

  2014年底,一起震惊港城的38名城区老人被骗“养老钱”“保命钱”的诈骗案件牵动着我的心。这些老人情绪激动,上访不断,痛心疾首地哀求我:“求求法官可怜可怜我们这些老人吧!”

  老人痛,我更揪心。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时间,我挨家挨户走访被害人,深入了解案件真实情况,并动员老人们积极提供两名被告人更多的财产线索,不放弃任何的蛛丝马迹。当得知两名被告人有几个兄弟姐妹,经济条件较好时,我抓住这一线索,一次次到两名被告人父母和兄弟姐妹家作动员工作。我从亲情的角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时在退赔金额上耐心地和老人们一一协调。来来回回做了100多次的协调工作,案件终于迎来了转机,两名被告人的亲属最终与38名老人达成了和解协议,老人们的80万“养老钱”失而复得。

  “小陈法官,厉害!”集中发放退赔款那天,老人们紧紧握住我的手,迟迟不肯松开。老人们联名给市委、市法院寄去了感谢信,给我送来了锦旗。其中的一位老大爷甚至把我每次到被害人家中走访、调解的场景都拍下来刻成了光盘,送给我。男儿有泪不轻弹,但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不是追回了80多万的“养老钱”,而是帮助老人们追回了后半生的希望啊。后来通过该案的启发,我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五要素”调解法,这种方法较好地提高了司法为民的效果,也得到了省高院的肯定,并被录入审判经验丛书。

  回首望来路,23年来,我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平凡的岗位为我带来了众多的荣誉,在这些荣誉和成绩背后,我深知这仅仅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应该做的分内之事而已。

  根深以固,叶才始茂;细心修培,荫可蔽日。今后我将继续心怀赤诚,立足本职,以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审判业务水平,书写新时代人民法官的使命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原文链接:http://www.jszf.org/ymfc/202106/t20210623_63113.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