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下再也没能起来,当儿子翻遍了手机,才发现……

时间:2021-07-22 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

  “我翻遍了手机,才发现,我竟然都没有一张咱们俩的合照。”

  “担当大任掌法庭,时光荏苒愈从容。团结协作谋共赢,荣誉等身人称颂。”

  “不敢想象的噩耗,深表沉痛!愿优秀法官一路走好”

  ……

  连日来,在京南大地河北廊坊固安,人们在以各种形式传播着一位优秀法官的感人事迹,痛悼他的骤然离世,赞颂他的公正执法,感念他的爱民情怀……有的打来电话问询,有的前往灵前悼念,有的转发朋友圈致哀,有的赋诗作词表情达意。

  让人们思念、哀悼的优秀法官,就是7月2日深夜在办公室里倒下后再也没能起来的廊坊固安县人民法院柳泉法庭庭长冯国生。

  当记者走进他的家中,屋里的用具还是让人有些吃惊……

  黄色电视柜一看便是几十年前的老家具,一问还是买二手房时连带过来的;

  餐桌是农村流动餐厅常见的铁腿能折叠的圆桌;

  更显眼的是那台只有1米多高、已经褪色的立式冰箱,最多只有100多一点立升的容积……

  

  冯国生出生于1966年6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1月调入固安法院,生前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二级法官、一级法官。因工作表现突出,冯国生先后被固安法院评为“业务标兵”,被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三等功,2015年其所在的民事审判第四庭被荣记集体三等功,之后其所带领的柳泉法庭也成为固安法院的窗口单位,受到前来视察和参观的各级领导和同行的交口称赞。

  “我太累了,就是想歇会儿”

  “我太累了,就是想歇会儿……”这是冯国生说的最后一句话。

  柳泉法庭办案团队中只有冯国生一个员额法官,既管审判又管庭务,全部担子都压在他的肩上。在紧追慢赶完成上半年相关工作后,冯国生于6月27日赶到位于固安县牛驼温泉园区的国家法官学院河北分院报到,参加了全省法院第三期民事法官轮训培训班。5天培训封闭管理,集体食宿,课业紧张。即使这样,冯国生还是放心不下庭里的大事小情,利用午间、晚间休息的间隙,每天“遥控指挥”庭里的工作。

  “6月30日,就是培训的第3天,我们合议庭有一起案子着急报结案,我赶到法官学院,利用老冯午休时间,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合议签署,害得老冯没睡成午觉。”说起这件事,固安法院马庄法庭庭长韩德伟眼圈红了。

  7月2日10时培训班刚一结束,一直惦记着庭内工作的冯国生把行李往家中一放,便匆匆赶到法庭,听取了助理和书记员的一周工作汇报。中午,他在食堂吃饭时和大家唠了很多,共叙大家在一起时的生活和工作。其间,冯国生说自己感觉有点累,大家就劝他回办公室午休。

  下午下班时,大家陆续离开法庭,正好轮上值班的冯国生没走,便开始在屋里屋外收拾起来。他清扫了值班室与楼道,浇灌了小后院的花草和树木……因为手机放在办公桌上没能接到电话,18时许,有些担心的妻子开车来到法庭。看着妻子来了,冯国生招呼她和自己一起收拾,直到天黑看不见了才停下来。回到办公室,冯国生又赶写了一个判决书,上传到了法院的局域网。

  23时30分许,冯国生准备上床休息,不想竟一头扑倒在床上,喘起了粗气。看到丈夫情况不对,妻子上前想将他搭在床下的腿给抬上去,发现竟有些僵直:“你把腿收上去呀!”“我太累了,就是想歇会儿……”话语间,冯国生脸色变得青紫,喘气更加急促,渐渐失去了意识……妻子急忙拨打120,冯国生被迅速送往医院。医院抢救40多分钟后,最终无力回天,宣告不治。

  “也许老百姓一辈子只打一场官司,咱得拿捏准”

  冯国生常说:“咱每年办几百起案件,办错一起案件只占百分之零点几,也许老百姓一辈子只打一场官司,那可是百分之百。咱可得给老百姓拿捏准,来不得半点含糊。”

  冯国生参与办理过一起农村拉土纠纷的案子,买家把土拉完后不认账了,说土堆下面还有别人家的土,没法算账。卖家一听着急了,无奈之下来到法庭起诉。

  受理案件后,冯国生认真分析争议点,买卖事实双方认可,只是数额上有差距。对此,他想出了现场丈量的办法。于是,炎炎烈日下,冯国生骑着摩托车来到拉土现场,跋涉在刚刚下过雨的地里,刚走几步鞋子就陷了进去,没过了脚面。看看不行,他索性把凉鞋脱了下来,卷起裤腿,踩着没过膝盖的泥泞丈量起来。其间,冯国生先后确定了10个高低测绘点,又画出了七八个几何图形,先求平方,再求立方,最终得出精准的土方数。判决后,双方心悦诚服,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办理案件中,冯国生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每个案件都坚决做到不偏不倚。

  柳泉镇某村的哥哥以弟弟地里种植的树木影响了自家庄稼生长为由,将其告上法庭。接案后,冯国生不辞辛苦,两次顶着烈日,来到地里实地勘查,看看村北的地里确实存在着树荫遮盖邻地庄稼的情况,遂要求弟弟将地里的树木予以砍伐;看看村南的土地,弟弟的树木种在自家土地的中间地带,不存在树木遮盖相邻地块的情况,对哥哥提出的诉求不予支持。

  “咱是老百姓出身,办案得对得起良心”

  “我一个农家子弟,能当上法院的法官,多光荣多幸运啊!咱也是老百姓出身,办案得对得起良心。”冯国生常用这样的话来表达对老百姓的朴素感情。他深深理解老百姓的疾苦,总是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想,自己累点苦点不算什么。

  辖区内一对夫妇和开发商发生购房纠纷,以开发商延期交房等为由要求退房、退回所交房款,开发商则要求他们按照合同补交余款。案件判决后,这对夫妇不服判决,准备上诉。冯国生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在上诉期的最后一天,又将双方约到法庭里,做最后努力进行调解。

  从早上9时30分开始,冯国生不厌其烦地讲法论理,一轮一轮地探讨测算,一轮一轮地背靠背、面对面沟通。双方从争得面红耳赤到逐步相互理解,主持调解的冯国生连午饭都没吃上,直到下午4时30分终于促使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案件圆满调结。为了表达谢意,夫妇俩专门制作了写有“尽职调解化纠纷、司法为民倾真情”的锦旗送给冯国生。

  “他把当事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精益求精,不辞辛苦。”“老曹调解室”的调解员曹殿禹这样评价冯国生。

  在冯国生的带领下,柳泉法庭2018年至2020年共受理案件470件,其中2020年收案130件,结案128案件,结案率98.46%。

  不仅如此,冯国生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创建“无诉讼乡村”活动,在法庭设立“老曹调解室”,带领干警和调解员探索出趋利避害、耐心疏导、亲友说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形成“品牌效应”,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多年来,“老曹调解室”已经调解了1000余件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我一进法庭,就会想起冯庭长笑眯眯的样子”

  冯国生出身农家,凭着自己的刻苦和努力考上了大学,又凭着实力公开竞争考进了法院,成为当时院里屈指可数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才。同事们都说,他理论水平很高,善于钻研,很多疑难案件都不在话下。平时工作中,每当有疑难案件,他都义无反顾地承担下来,从不推脱。2008年,他担任行政庭副庭长时,当时的非诉执行案件特别多,都是一批一批地起诉过来。为了节省送达时间,他就提前规划好路线图,排列好一路送达的地址顺序,少跑了很多冤枉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同事眼中,冯国生是个乐天派,和谁都能聊得来,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乐呵呵的,也是院里公认的热心肠。

  “冯庭长懂的特别多,无论是历史地理、政治法律,跟着他没少学东西。我的年龄和他儿子仅差5天,我俩处得非常好,经常互相开玩笑,他还帮我介绍过对象。”说起冯国生,曾在一起工作过的书记员刘伯超很是尊敬和感激。

  “因为我不会开车,冯庭长经常从法院大门口接我去法庭。有时我为了减肥中午不怎么吃饭,他会主动问我,想吃什么,我给你做点顺口的。”在柳泉法庭办公的少年法庭书记员赵鑫宇回忆起冯国生非常感动:“我一进法庭,就会想起冯庭长笑眯眯地站在银杏树下的样子!”

  工作生活中,冯国生对谁都是和蔼可亲,对待当事人尤其如此。当事人来法庭办事、咨询问题,如果当事人不说离开,他就一直陪着,哪怕下班后一两个小时。

  实际上,冯国生每天乐呵呵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无奈。

  因为弟弟多年患有败血症和妻子下岗等现实原因,几十年来他和妻子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还卖掉了农村的老宅院。

  他驾驶的轿车是前几年花3万多元买的二手车,即使这样他买车时还向同事借了7500元,如今早已旧得不成样子。

  记者走进他的家中,屋里的用具还是让人有些吃惊。

  黄色电视柜一看便是几十年前的老家具,一问还是买二手房时连带过来的;

  餐桌是农村流动餐厅常见的铁腿能折叠的圆桌;

  更显眼的是那台只有1米多高、已经褪色的立式冰箱,最多只有100多一点立升的容积……(河北法制报记者田宪忠)

  

  冯法官的儿子如是说:

  2021年7月3日零点,我父亲去世了。

  好像一切都很不真实,从我妈半夜焦急的一通电话,到我立马狂奔下楼。一边拧着自己的胳膊一边上车,到不顾一切开车回固安,再到急诊室外,医生反复委婉说的意义不大……

  好像一切一切,都是一场逼真的噩梦。

  可当我走到已经安静的急诊室,握着我爸已经泛冷的手,我才明白,我没有爸爸了。

  他连续培训了5天,7月2号回到家里之后,放下了东西就又去了单位值班、加班。还收拾了一下他单位的院子,十一点四十几分回到办公室。对赶来陪他的我妈说了一句“我太累了”,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他走的是那么突然,那么没有预兆。明明他前些日子的体检报告还说身体很好,明明说好了第二天要来廊坊吃我烤的披萨,明明前几个小时,还在问我那天的进展,给我转发我都嫌烦了的抖音正能量视频。

  可,现实就是这般残忍。残忍到你不得不接受。

  我从第一天的崩溃悲怆,哭哑了嗓子。到第二天逐渐接受,到今天葬礼结束,将他好好安葬在老家。

  我比我想象的脆弱,却也比我想象的要坚强。终于平复了些许心情的我,也开始回想起以前我们父子俩的点滴。

  可能,时至今日,我才逐渐理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义,只可惜只留下了遗憾。

  是呀,这可能是,爸爸你最能接受的离开的方式了吧,潇洒,果断,干净利落。

  可,这也该是你最无法安心离开的时间了吧,你还没有看到我成家,还没有和我比比谁给你的孙子孙女起的名字更好听,还没有在你最钟爱,为之奋斗一生的法庭上站好最后一班岗,退休并递出司法公正的接力棒。

  我翻遍了手机,才发现,我竟然都没有一张咱们俩的合照。你是很喜欢拍照的,是我不耐烦,明明有那么多机会,却没有珍惜。

  是我做的不好。也许,我早一点积极拥抱生活,走出阴霾,与你沟通时多些耐心,多回家看看,你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可惜,生活没有如果。此刻,我想化用周总理的一句话——你我,此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唯有这一次,我希望有来生,让我好好回报你的恩泽,偿还此生的遗憾。

  放心吧,我会好好过,会好好照顾妈妈,会挑起这个家的担子。因为你,就是我心中最强的力量,是我身上披着的光芒,是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冯天/文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39/2021-07/19/content_12511864.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