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美坑村:一块“是非地”嬗变成了“和谐地”

时间:2020-03-23 来源: 作者:

安徽长安网讯 黟县美溪乡美坑村,是一个景致美丽、民风淳朴的小乡村,仅有6个村民组、242户、916人。

这个村原本与其他村并无什么区别,但最近,却因一块空地,吸引了该乡其他村调解人员前来学习取经。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这个村中心区,有一块系村集体所有,与村中潘、李、胡三户相邻空地。一直以来,该地因无人管理,成为了三户争放柴垛、杂物场所,由此不时滋生纠纷。每每如此,村两委干部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进行调解,但因空地的存在,调解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三家紧张关系持续了多年。村干部因此颇感头疼,并戏称这块地为“是非地”。

去年6月初,美溪乡党委、政府在开展乡村治理专项调研时,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为彻底解决该问题,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乡综治中心、公安派出所、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司法所等人员赴美坑村进行蹲点解决,在明确空地属性基础上,多次召集三户讲解黟县“作退一步想”故事和桐城“六尺巷”典故,希望大家都本着“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三分风平浪静”思维去处理好彼此间关系。慢慢地,调解效果逐渐显现,三户间思想出现了松动,从一开始彼此见面眼神都不交集发展到了相互递烟、让座。

工作人员于是趁热打铁,将村里的工作规划向三户进行了说明,即将此空地纳入美坑村乡村治理整体规划,将其打造成全村平安文化阵地,让全体村民空闲时多一个去处,接受平安文化熏陶。另外,也希望三户以此为契机,多沟通、多理解,相互尊重、换位思考、和睦相处,不要为一块“身外之地”而闹得四邻不和。

听说这块空地能派上此大用场,原本尚有些迟疑的三户欣然接受了村里调解,并表示施工时,愿意参与其中,无偿投工投劳,为村庄乡村治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很快,这块平安文化阵地雏形就形成了:空地正中间栽有一棵桂花树,树下由碎石铺就,摆有石凳、石桌,树周遭围铺着三块绿草地,供村民闲暇时下棋、聊天之用。空地边上一幅墙,被镶嵌了9个不同字体红色“和”字,凸显了这块地的象征意义。而在通往该地块路口处墙上“敦本”两字,则好像在时刻警示人们做人要敦厚、本分。

之后的几个月里,村民之间每当发生纠纷,村干部都要带当事人到桂花树下坐一坐,与他们聊一聊“作退一步想”和这块空地故事,也奇怪,许多原本难以调和的事情到这里就迎刃而解了。而邻村调解员在听说此事后,每当遇到疑难、复杂纠纷,也纷纷带当事人前来参观、体验、感受平安文化,从而促成了其他村各类纠纷的圆满解决。

再慢慢地,这块其貌不扬空地,被当地村民修改了称呼,谓为了“和谐地”,所栽桂花树也被冠名为了“和为桂”。隐然间,这块空地已成为了美坑村社会治理的一块工作招牌。

听说笔者来调研这块“和谐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桂生接待了我们。座谈中,他告诉我们,近年来,美坑村社会治理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村综治中心、网格化队伍、“黟路平安”志愿服务队均已建立并已规范运行,“雪亮工程”也已覆盖到村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通过加大价值导向、道德引领、文化浸润为要件的平安文化阵地建设,村民一开门、一迈步就能感受到平安文化气息,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村民素质自然也提高了。等疫情结束,我们将继续将平安文化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工作内核,不断打造党建领和、社会协和、法治守和、文化育和的‘四和’机制,力争通过我们双手,将美坑建的更加和谐、美丽、平安”。

(江松雪)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