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加快“法治小区”建设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时间:2023-09-06 来源:江苏长安网 作者:佚名

  

  小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基层治理的重心所在。2023年,连云港市在前期试点基础上,部署开展“法治小区”示范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目标,加快推进构建组织架构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法律供给充足、治理成效显著的“法治小区”示范点,用法治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倾听民心民意

  党建引领决策“共建”

  连云港市在“一委三会”社区治理模式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民主协商议事程序,创新民主监督机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打造“红色法治”阵地,开通“红色热线”,开放“红色服务窗口”,设置“红色意见箱”,24小时接听群众来电,安排专人收集整理业主信件,针对公共事务、公共环境、公益事业、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组织工作专班,实行清单管理,让群众来信来访件件有记录,笔笔有回音。建立“红色监督员”制度,挑选具有较高威信、较好群众基础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党员和业委会共同作为“监督员”,全流程监督社区事务决策运行各环节。

  汇聚民智民力

  多元主体参与“共治”

  进一步整合专业力量,培育法治队伍,拓展“法治小区”建设参与主体。广泛吸纳社区中执法守法、明理尚德的居民和各方代表人士参与,并引入“三官一律”等法治人才,将社区领导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等培育成“法治带头人”,并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小区议事会前征集意见、会中依法民主议事、会后加强监督的运行机制,确保议事主体参与的广泛性和法律论证的权威性。将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志愿者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分批分级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400余场,组织“法律明白人”参与主题法治宣传活动1200余次,以“法律明白人”带动小区群众学法用法。

  化解民忧民困

  治理效果全员“共享”

  连云港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法治小区”建设与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有机结合,积极运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化解物业纠纷等小区治理难点问题,推动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非诉服务进小区,提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上门服务”。在“法治小区”内挂牌成立物业纠纷诉调对接示范点,通过抓好示范点协调小组、挂联人员精准下沉、专职联络员、联席会议、典型案例发布等,进一步抓实抓细诉调对接工作,完善诉前分流、调解前置、示范调解、诉调对接、繁简分流等工作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着眼民生民情

  法治文化宣传“共融”

  连云港市从打造法治阵地、培养创作骨干、开展法治演出等方面扎实推进具有港城特色的法治小区文化建设,建立海州区茗馨花园小区法律援助文化广场等一批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建成民法典主题公园、伊云湖法治文化公园等10余个“山河湖海”品牌阵地。线上讲述法律热点、开展以案释法、普及法律知识,大型全媒体网络互动系列讲座《普法直播间》已推出68期,参与直播人数达71.33万人,访问量达479万次。在“法治小区”推进实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图书阅读、法治微电影联播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以活跃的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治观念入脑入心。


原文链接:http://www.jszf.org/zyyg/jscawq_320/lianyungang/202308/t20230830_907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