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品读中国古代案例中的义理和智慧
以案说史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
品读中国古代案例中的义理和智慧
编者按中国古代案例蕴含着中华文化独特的法理精神,体现着法理与伦理、法治与礼治、法意与习惯等的统一性。本期“观点·专题”邀请法制史学者从具体案例切入,讲述中国古代司法官从实际出发,融天理、国法、人情于一体的办案智慧,展现这些案例所承载的司法理念、蕴含的司法经验、显示的制度发展,敬请关注。
积极撷取中国古代经典案例中的办案理念与法律智慧,有助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文化根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鉴古明今的重要作用——
“匜”铭文蕴含四重价值理念
王斌通
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创造了辉煌的礼乐政刑综合为治的政治法律文明,中华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鲜明特色。相较于夏、商两朝,西周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的匜(yìng yí),是西周中晚期的一件青铜礼器。匜是中国古代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浇水洗手的用具,由于这件青铜器的铸造者叫,所以专家将其定名为匜。在这件器物的内底和盖上共铸有157个字,完整记录了一起诉讼案件,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早的司法裁判文书,为研究西周法制的运行特点、体系架构、思想理念提供了一份翔实的史料。当然,如今的裁判文书与古代的判词在内容与结构上已截然不同,但两者在彰显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等方面的功能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探究古人的法律智慧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匜”铭文所见案情概况。案件的大致情节是:牧牛是一个小贵族,他向周王控告自己的上级贵族倚仗权势霸占了自己的五名奴隶。而这并非牧牛首次提起诉讼,在此之前牧牛已经控告过,当时司法官判决牧牛败诉,并让其作出誓言,将五名奴隶交给,但牧牛并未执行。审理该案的伯扬父认为,牧牛虽然违背了第一次的誓言,但本次诉讼中他愿意履行誓言并重新起誓,同时交付五名奴隶,与重修于好,这应当予以肯定。按照规定,牧牛本应被处以鞭笞一千下,以黑色布巾裹头并在面颊刺字的刑罚,伯扬父决定对牧牛免去黑色布巾裹头的处罚。在此基础上,伯扬父决定给予牧牛更大程度的赦免,将鞭笞数降为五百下,并免去面颊刺字的处罚,改为罚三百寽的铜。同时,伯扬父让牧牛发誓不再以各种大小之事相扰,若对其提出控告,则对牧牛重新处以原来的处罚。牧牛在包括在内的五名见证人的见证下,照此起誓,然后由相关人员将他的供词与誓言记录下来并完成归档,案件至此完结。
“匜”铭文记述的裁判官判词。“匜”铭文显示,该案裁判依据主要有三:第一,违背誓言,出尔反尔。在157个字的铭文中“誓”字共出现了七次,表明“誓”在司法审判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誓”字本意即有约束与规范的意思,由于誓的种类不同,适用的范围、约束力也不同,其中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度由当事人起誓、立誓的方式,被称作“盟誓”。誓作为法律形式之一,既是司法官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重要的证据形式。该案中,牧牛违背了先誓而与争诉,是自身有错在先,应受到相应惩罚,而后牧牛表示愿意继续履行先誓,伯扬父才决定对其作出赦免,但同时又让牧牛二度立誓,并让相关人员记录了誓言的内容,为后续若再起争端固定了证据。第二,认罪悔过,积极履责。判词中先指出牧牛违背誓言、状告上级的两大罪状,并列举了牧牛的悔过行为,认为牧牛愿意遵守前约,同时向谢罪,归还五名奴隶,并再次立誓。综上构成了牧牛认罪悔过的积极表现,成为伯扬父对其从宽处理的关键情节。同时,认罪悔过并不影响牧牛二度立誓,甚至可以说牧牛的二度立誓正是考验其是否真心实意地认罪悔过,立誓同时还要有案件中其他相关当事人在场作为见证人。第三,宽大处理,从赦从轻。案件中,伯扬父两次对牧牛宽宥处理,反映出赦免作为西周司法实践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贯穿整个司法裁判活动。赦免的方式、幅度取决于认罪悔过的程度。
“匜”铭文彰显中华司法智慧。该案的案情并不复杂,但案件体现的坚持依法裁判、关注程序价值、秉持明德慎罚、贯彻宽赦原则的四重价值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及中华司法智慧的集中体现,亦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思想源泉和文化根脉,为当代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思想精华。
第一,坚持依法裁判。西周法律对于刑罚等级、科刑轻重、主从刑相结合等重要问题大都有规定,为坚持依法裁判提供了必要条件。伯扬父作出的裁判均以相关法律为依据。首先,伯扬父指出牧牛违背前誓,并指出其依照法律所应受的处罚;其次,因为牧牛愿意履行誓言,与重归于好,满足了赦免的条件,依照法律对其从宽,且将处罚内容详细载明;最后,将牧牛二次起誓的誓言内容予以记录,使其成为日后再生争端的重要参考。
第二,关注程序价值。西周时期虽未有向社会颁布的成文法,所谓“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但司法裁判活动亦能反映西周时期司法实践关注程序价值的客观事实。而且,当时的司法程序随着案件的难易程度呈现灵活的繁简变化。“匜”铭文所载案件因属于上诉案件,誓审程序较为复杂,第一次起誓是牧牛对自己违背先誓行为的承认,是对自己所犯罪行的肯定性答复。第二次起誓是牧牛在司法官伯扬父的带领下起誓,表示对判决结果的服从。最后,牧牛的誓词还被制作成书面形式的“辞誓”,并归档保存,成为牧牛日后再度违背誓言的相关证据。
第三,秉持明德慎罚。明德慎罚是周公等人在系统总结夏商以来治国理政得失基础上提出的法律思想。周公主张以教为先,强调教化对预防犯罪的重要作用,认为仅以残酷的刑罚并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刑罚的适用应建立在明察而得当的基础上,要求轻罪轻罚、重罪重罚,这样方可收到民畏民服的积极效果。“匜”铭文所载案件判词中细密严谨的刑等划分体现了慎罚思想对刑罚体系的深远影响,罚当其罪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社会的稳定,刑罚等级的建立是为了量刑的精准,更是为了防止刑罚的冤滥,确保“慎中厥罚”的目标得以实现。
第四,贯彻宽赦原则。相较于殷商末期的酷刑泛滥,西周时期的定罪量刑考虑罪犯的主观动机,更加重视悔过表现,积极对其宽宥减赦,通过量刑的宽宥赦免,不仅给予罪犯改过自新的机会,亦减少了诉讼滋生、案外生案的可能,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是西周时期法制文明较前代极大进步的表现。牧牛与是上下级的关系,牧牛负有给照管牛群的职责。若是一味着眼于牧牛背离誓言,状告上级的情节,而对牧牛认罪悔过并愿意重新履约的表态视而不见,最终只会让双方的关系再无缓和的可能。
当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命题,要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服务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壮丽事业,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认真对待我国古代经典案例,积极撷取其中的办案理念与法律智慧,有助于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文化根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鉴古明今的重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识支撑。
【作者王斌通 耿健翔分别为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系西北政法大学重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YY202201)研究成果】
从唐代“玉工误损玉带”案,体会古代法律蕴含的保护民众利益和维护统治秩序的罪刑法定理念。
守法持正 一断于律
李麒
律、令、格、式是唐代的法律形式。《唐六典》说:“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可见,律、令、格、式规定了国家和社会治理各方面的制度,共同构建了唐代的法律体系。《唐律疏议》作为唐朝的刑法典,是系统、全面规定定罪科刑的规范。《新唐书》说:“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也即凡是违反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一律按照唐律的规定处罚,唐律是断罪科刑的基本依据。《唐律疏议》本身也规定了断罪必须全面引用律文及相应的令、格、式正文。可以说,一断于律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罪刑法定精神。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之下,“生杀予夺,在予一人”,皇帝握有最高司法权。甲骨文中记载“贞,王闻惟辟”,即王通过卜问而断案。《汉书·刑法志》记载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晋代刘颂曰:“法欲人奉,故令主者守之;理有穷塞,故使大臣释滞;事有时立,故人主权断”,意谓司法官有守法的职责,大臣有释法的责任,皇帝有临时决断的权力。那么,在具体案件中,当皇帝的旨意与法律相悖时,究竟是承认皇帝的专断之权,还是严格依法办事就成为一个问题。
《旧唐书》记载了发生在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的一件玉工误损玉带案。其时德宗皇帝下令琢玉的工匠制作一条玉带,工匠失手摔碎了一块扣板却不敢报告,于是在市面上偷偷买了一块补上;等到献上玉带时,皇帝指着补上的那块问:“这块怎么与别的不一样?”工匠承认自己过错的事实,皇帝命令将他处死。诏书发到中书省,宰相柳浑坚持说:“陛下您如果当时将他杀死就算了,既然您将案件交给有关部门办理,就应当按照法律审判。况且依照法律春天不能执行死刑,请让我按法律提出定罪的意见。”他按“乘舆服御物修整不如法”罪,主张将过失者杖责,其余的玉工无罪释放,德宗皇帝下诏同意了柳浑的意见。
《唐律疏议·职制》中“乘舆服御物修整不如法”(第105条)规定:“诸乘舆服御物,持护修整不如法者,杖八十;若进御乖失者,杖一百。其车马之属不调习,驾驭之具不完牢,徒二年。未进御,减三等。”疏议则进一步解释道:“乘舆所服用之物,皆有所司执持修整,自有常法。不如法者,杖八十。‘若进御乖失者’,依礼‘授立不跪,授坐不立’之类,各依礼法,如有乖失违法者,合杖一百。其车马之属不调习,驾驭之具不完牢者,车谓辂车,马谓御马。其‘之属’,谓羊车及辇等。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銮鸣之类,是为‘调习’。若不如此,或御马惊骇,车、舆及鞍、辔之属有损坏,各徒二年。虽不如法,未将进御者,减三等。”
玉带作为皇帝服饰,亦是皇权和皇帝尊严的象征,过失损坏玉带依照唐律是需要刑罚处罚的。但是,罪有轻重,罚有等差,依照律法的规定,该行为不应当判处死刑。作为宰相的柳浑,面对盛怒之下的皇帝,是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依法裁断的呢?柳浑一方面承认皇帝有临时决断之权,如果皇帝当时就下令将工匠处死,立即执行,那么谁也拦不住。另一方面他认为,皇帝既然没有立即将工匠处死,而是交给有关部门处理,那么,依法断案则是有关部门的职责。可见,从法理上讲,皇帝的专断之权与司法官的守法职责是可以并存的。但是,两者的法理依据和运行方式不同。皇帝的专断之权来源于君权的完整性和最高性,其运行方式是临时决断,即付诸执行。皇帝一旦将案件交由司法官处理,就意味着皇帝要求司法官依法断案。在这里,皇帝专断之权与司法官的守法职责或者说依法断案权力之间的形式上的矛盾得到了实质上的调和,法律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制定的,司法官依法办案也是对皇帝旨意的遵奉。柳浑还从春天不执行死刑的法律定制来论证,该案不应判处死刑。
应当说,该案的依法处断,既是柳浑守法持正、维护法律权威的结果,也是德宗皇帝比较开明、能听得进臣下谏议的结果。这与唐初太宗皇帝时期形成的“天下共法、君臣守法”的治国理念是分不开的。唐太宗鉴于隋朝帝王任权弄法、臣下曲逢上意的乱法行为,提出“天下之法”的说法,认为君主和臣下都应当遵守法律。《贞观政要·公平》载,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才发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的意见是,因为监门校尉没有发觉,其罪当死;长孙无忌误带刀入,应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唐太宗听从封德彝的意见。大理少卿戴胄反驳说:“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唐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遂要求重新议定。封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戴胄又驳奏说:“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唐太宗于是免校尉一死。总的看来,唐太宗及其重要辅臣关于君与法的关系的看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法的渊源上,认为法自君出,“皇帝发号施令,为世作法”;二是法是“天下之法”,君主和臣民都要遵守既定之法;三是皇帝虽然有“当即杀之,非臣所及”的不必拘泥律条的“权断制敕、量情处分”的特权,但是一旦交由司法官处理,司法官就应依法办事;四是君主应当克制自己的一时之喜怒怨忿,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君主的信用。
司法官依法审断是作为臣下守法的基本责任,而君主对严格守法官员的支持,也是一些重大案件得以依法处理的重要条件。《文献通考·刑考九》载,唐高宗时,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因搜检盗窃案嫌疑人而误砍了昭陵的柏木,大理寺奏以官减外并除名,高宗皇帝特令杀之。大理丞狄仁杰奏称“罪不当死”,皇帝不从。狄仁杰坚持上奏说:“法悬象魏,徒罪、死罪,具有差等。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二将军,千载之后谓何!臣不敢奉诏。”高宗皇帝于是收回成命。
中国古代虽然缺少现代意义上的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罪刑法定主义,但是从既定的成文法作为定罪科刑的最基本、最主要依据来看,也蕴含着通过限制君主权力和司法官滥用权力,进而保护民众利益和维护统治秩序的罪刑法定理念。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良法善治,“守法持正,一断于律”的传统法文化优秀元素,在新时代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为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代名吏徐士林融通情理与法理,为冤抑者平反、为自卫者求生的断案理念与精神,展现了古代司法官——
求真务实的办案精神和审慎严谨的办案态度
张田田
清朝雍正年间,精于断案的徐士林在安庆知府任上,被委派负责安徽全省“刑名总汇”即臬司的工作,其中一件雍正七年年初发生在合肥的命案,杀人者鲍于天虽已到案,但他的杀人动机难以认定,死者万君禄的兄长报案时称,鲍于天图财害命。鲍家则提供了万君禄来犯的证据,主张万君禄之死乃是咎由自取,两家各执一词,知县审了多次,屡遭上司驳斥,案件久拖不决。
死者万君禄的兄长万君寿控诉,鲍于天的妻子鲍王氏不守妇道,早与万君禄勾搭成奸。雍正七年正月二十九日,万君禄身携钱款,出门买驴,晚上偷偷摸摸去找鲍王氏,不料被早有准备的鲍于天借捉奸之故打死,财物被洗劫一空。万君寿认为,鲍于天贪心又残忍,万君禄破了财又丢了命,希望官府主持公道。
鲍于天夫妇的说法截然不同。据了解,鲍于天十多年来一直租种万君禄家的庄田,两家离得不远,万君禄出门办事,经常从鲍家门前过。据鲍王氏陈述,正月的一天午后,自己在家干活,万君禄过来打招呼,说要去庄里看牛,急着出门,都没吃饭,问鲍王氏家里是否有吃的。想到万家毕竟是田主,鲍王氏就答应下来。她下厨时,万君禄一边坐等,一边跟她闲聊,得知鲍王氏的婆婆和丈夫都走亲戚去了,万君禄当时并未表现出异常,吃完饭后便离开。当天晚上,鲍王氏见丈夫未归,就关好门窗先睡。怎知万君禄去而复返,趁黑翻墙撬门而入,一手掐她脖子,一手举起棒槌,威胁鲍王氏,欲行强奸,不让她喊叫。另据鲍于天自述,他出门几天,不放心家里,弟弟鲍于臣就陪他赶夜路回来,归家时见夜色已深,院门已关,就绕到卧房窗外,打算喊醒妻子起来开门,却听到卧房中动静反常。事发突然,鲍于天悄声让弟弟守在大门外,自己从前门“托门而进”,找了根棍冲向房中。黑暗中,只见一个黑影手拿棒槌跳了出来,也不吭声,一下子跑到门口,把鲍于臣打倒在地,就往外逃。见此人凶恶,鲍于天严阵以待,连连挥舞棍子,把来者逼退回房。他仍不敢停手,一顿乱打,直到对方倒地不动,点灯来看,发现被打死在房中的人,竟然是田主万君禄。
显然,跟万家强调死者的无辜、无防备不同,在鲍家人眼中,万君禄意图不轨,黑夜来犯在先,鲍于天是被迫反击。但在之前的历次审讯中,裁判者担心鲍家人为了逃避制裁而编造谎言,采信了当地“鲍王氏没正经”的传言,倾向于认定死者万君禄与鲍王氏之间是“和奸”,而鲍于天“擅杀”妻子的“奸夫”,死者虽不无辜,杀人者也有过错。徐士林接手此案后,亲自提审案犯和证人,发现鲍氏夫妻坚称死者行奸“是强非和”,具有可信性。万家的说辞,很多都是“猜疑闪烁”,不足为据。
徐士林态度审慎、明察详审,立足涉案人的心理与行动,结合供述、证据与情理予以分析。首先,针对万家控诉鲍家是图财害命,徐士林认为,疑点有四:其一,鲍于天做万君禄的佃户,“十有余年”,长期合作,“自属相信”。历年来,万君禄多次往返庄田,都从鲍家门前经过。鲍于天要是贪利之人,万君禄理应早有防备。其二,如果鲍家图财害命,将万君禄一击致死后拿走财物,才更省事。何必要节外生枝,把人乱棍打死,更何必要打死在自家卧榻之旁。其三,鲍于天离家多日,路远不通消息。就算鲍家人要谋财,又怎么会知道案发当晚万君禄刚好会带钱出门。其四,万君禄当天出门“带钱买驴”,是万家人的一面之词,不足为凭。既然带钱出门,未必确有其事,那么图财害命,自然也缺乏根据。
此外,鲍王氏被指责与万君禄早已勾搭成奸,在徐士林看来也存在三大疑点:第一,强奸事发仓促,捉奸则有赖时机。如果鲍于天窥知奸情,设下计谋,借捉奸之故,图财害命,但他三天前离家,去到远在五十里外的弟弟家,这对兄弟深夜返回,本是偶然,鲍于天如何能未卜先知,确保万君禄必定会带上钱财,又必来通奸,而自己必定能带着弟弟及时赶到、捉奸捉在当场呢?第二,男子强奸,必然违背妇女意愿。双方和奸,则属你情我愿。但该案中鲍王氏的表现是“惊惧勉强”,可见她是在万君禄的威胁下,为了保住性命而不敢反抗,她与死者“平素无奸,显然可见”。第三,倘若男女和奸,那么丈夫鲍于天的怒火,应当对着偷情男女两人,且该案中的死者“着衣如故”,意味着未能成奸。综上,徐士林判定,万君禄“昏夜被毙,事虽暧昧,情实明确”,所谓“暧昧”,是因为万君禄要强奸鲍王氏之事出自鲍家人的说辞,万家人另有看法。而所谓“明确”,则是徐士林在权衡各方说辞后,确定死者深夜来犯,“是强非和”,鲍于天杀人,并无预谋,情有可原。
徐士林还进一步解释《大清律例》中“夜无故入人家”律条规定的用意。他认为,之所以“夜无故入人家……登时杀死者勿论”,是因为黑夜来犯者,非奸即盗,“少缓,则祸将及己”,也就是主人不迅速反应、激烈反抗的话,奸人、贼人就会更加肆意妄为。设想对男主人鲍于天来说,凶徒非但不肯束手就擒,还执持棒槌,把守在门口的弟弟打倒在地,当时可谓生死关头。妻子被人控制,弟弟被人打倒,来人气焰嚣张,自己必须奋力抗击。且“内室昏夜,并无灯火”,黑暗助长混乱,混乱激发恐惧,鲍于天急于御敌和自保,设身处地,在这种紧急关头,不便责备鲍于天将来犯者棒槌打落后还不停手、“叠打多伤”的行为。徐士林仔细讯问鲍于天,他“坚供乱打倒地,随即歇手”,也就是鲍于天将对方打倒,感觉不到威胁之后,便停了手。鉴于鲍于天的防卫并不算超过限度,徐士林在案卷中,对鲍于天的搏斗行为与致人死亡的后果,结合其动机与时机,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体谅:“当势不两立之时,岂反作姑息奸人之想?”因此,徐士林判决,鲍于天依“夜无故入人家登时杀死律”,应无罪释放。鲍于臣“审无助殴”,也即并未协助哥哥打死万君禄,因而无责。其他无干人等也都免议。
该案记录于徐士林的《守皖谳词》手稿,在徐士林的为官生涯中,这只是他尽职尽责、平反冤狱的一例。徐士林的办案能力突出,他卸任后还保留了一些手稿,记载了他在安徽、福建等地做官时断过的不少案子,形成《守皖谳词》和《巡漳谳词》手稿。这些谳词,不仅反映了清时地方司法活动的实际情况,也展现了一个忠于职守、执法原情的清官形象。
徐士林系山东文登人,康熙二十三年生,雍正、乾隆两朝,他在安徽、福建等地作官,官至江苏巡抚。他为官清正,受人爱戴,袁枚将他与康熙朝的名臣汤斌相提并论。其后名吏林则徐的“徐”,据说就是父辈为了纪念曾任福建巡抚的徐士林到访林家,而特别让儿子以“则徐”为名。徐士林有诗作于皖江舟中,“盈尺爰书手自批,平反容易墨淋漓。五更犹自烧残烛,依旧青灯黄卷时”,是他留心刑狱、存心公正的写照。批阅案牍到五更天,足见他争取公正判决的苦心。他融会贯通情理与法理,为冤抑者平反、为自卫者求生的精神,值得后来的法律人传颂、继承与发扬。
(作者为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llyj/202404/t20240408_6511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答 政讯通•全国法制项目项目暂时未涉及扶贫相关工作。您用中心名义开展工作需申报选题。
-
答 核心网站不是项目官网,项目官网是项目门户网,核心网站是项目的功能性网站。法制调研网不是政讯通•全国法制项目的项目官网,是这个项目其中的一个核心网站。
-
答 如您所在地有成立地市中心,可以到所在地市中心申请开具;如果没有地市中心,在申报选题详情内容最后注明申请开具介绍信并留下相应的收件地址、收件人和联系电话。
-
答 一共有3种,分别是: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
答 工信部不审批带全国的网站。我们所有带全国字样的名称前都加了“政讯通”,意思是北京政讯通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法制调研工作。网站显示没有全国字样,在文字资料或者口头表述时会有加全国,使用名称都是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和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
-
答 文章未审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您上传的文章类型或格式有问题,负面文章未经过核实的不会通过审核,文章上传格式或栏目不正确的不会通过审核。另一种情况是您上传的文章格式、栏目没有问题,属于正面宣传文章,可能因编辑人员时间问题未能及时审核,我们的编辑人员会尽快为您进行处理。 人工审核时间:项目官网和核心主网一般是一天两次审核,网站站群1-2天审核一次。经过前期测试文章发布没有任何问题,可升成自动审核,随时发布系统按要求随时审核。
-
答 项目网站平台由4个官网和政务、行业双百网站群组成,204个网站的备案主体30多家企事业单位就是这个项目组织机构构成部分,各自以独立法人的身份运作该项目。由牵头单位北京政讯通法律咨询有限公司行使项目的运营管理责任和各项权义的具体实施。
-
答 我们没有省中心,只设地市级中心。
-
答 如您所在地有成立地市中心,可以到所在地市中心申请开具;如果没有地市中心,在申报选题详情内容最后注明申请开具介绍信并留下相应的收件地址、收件人和联系电话。
-
答 涉及法制、社会、民生、执法等相关的资讯信息均可发布。
-
答 调研证除了法制内参的还有法制调查网调研证、法制在线网调研证、法治调研网调研证可申请。
-
答 特约编辑申请需提交: ①专兼职人员申请登记表和承诺书各1份; ②如实填报个人简历1份; ③身份证复印件2份(原大小,正反面在同一张纸); ④1寸蓝底免冠照片3张(同时附电子版照片1份,发送至邮箱:3206414697@qq.com); ⑤无违法犯罪承诺书1份。 以上资料寄至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邮编:100005,政讯通•全国法制项目通联部收。电话:010-56212745。审核通过后会联系您。
-
答 在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和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项目官网上政务百网和行业百网的栏目可以打开查看具体的网站信息。
-
答 有的,介绍信自开具之日起10天内有效,10天之内应将介绍信送至到受文单位,并进行案件的调研核实工作。
-
答 通过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维权服务、调研活动、市场调查、学术课题研究等服务,收取法律咨询服务费。
-
答 没有强制要求。
-
答 是收费的,单位专兼职工作人员申请介绍信,应遵守一事一信一主体,每次申请需缴纳综合管理费用100元(一个事件,默认开2张),同一事件,去不同单位开具的介绍信超过2张,每增加一张介绍信加收管理费20元。开具介绍信需邮寄原件的,邮寄费到付。
-
答 一共有4种,分别是: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法制内参》编辑部。
-
答 前期发布的文章都需要审核,主要审核内容和格式。 经过前期测试文章发布没有任何问题,可升成自动审核,随时发布系统按要求随时审核。 人工审核时间:项目官网和核心主网一般是一天两次审核,网站站群1-2天审核一次。
-
答 调研员针对自己办理的案件可以复印涉案调研函。
-
答 利用行业百网站群,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按主题、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分事例的进行精准普法工作,对身边的正能量事迹进行宣传。
-
答 依据具体情况,如果是我们中心会员发布文章是免费的,会员有账号和密码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发布正面宣传文章。
-
答 本项目设立了全国法制调研中心、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法制内参》编辑部、《法制调研网》编辑部、总部法制项目通联部;外派联合团队:全国法制项目总部管理委员会、全国法制项目各省工作委员会、全国地市联合中心管理办公室;专项活动管理:千百万主题工程组委会、全国法律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全国法制宣教基地管理办公室、全国法制专项主题活动组委会。
-
答 我们是采用一个用户名注册并登录,发布同类频道或栏目的资讯信息,采用一网站发稿多网站共享发布。
-
答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主要是承担相关的法制监察、法治建设方面的行业课题调研、焦点问题、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调研、法律咨询服务、维权服务等。
-
答 负能量文章发布,如是调研员针对调研事件需要发稿时,需提前提交相应的证据资料,必须有投诉举报材料、投诉人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和调研核实证据等,同时提交所要发布的稿件内容,经总部审核通过后,所发稿件必须发稿人确认并签字,总部安排编辑在相关网站发布稿件内容。 转发负能量文章必须来自网站备案手续齐全的正规网站新闻资讯类文章可转发,贴吧、论坛、博客类不行。负能量的文章发布必须是经过单位调研核实,有相应的资料,符合单位工作范围等要求。
-
答 核心网站主要是项目业务执行使用的网站,运用于证件、介绍信、核实函、信封稿件便笺等。
-
答 可以申请。
-
答 调研员开展调研工作需要领取介绍信的,如果所在县的县级中心没有成立,可以从总部申请,一事一信,总部开具好了之后寄给相应人员。同时,向总部申请介绍信的时候,需在网站上申报相应的选题。
-
答 1.从北京总部、各地市中心、推荐人、推荐单位处获取纸质表格; 2.进入任一官网→点击“申请加入”栏目→找到对应岗位→下载表格; 3.进入任一公众号→点击“用户中心”栏目→找到申请资料→下载表格。
-
答 (1)发展各类法制信息化网络会员; (2)提供各类法制主题活动的策划服务,提供市场、品牌、项目、融资、营销、运营的相关服务; (3)提供互联网全业务服务:网站开发建设、网站设计制作、技术服务、维护、推广、运维服务等; (4)提供网站广告服务:广告交换、资讯推广、广告发布、媒体运营、广告设计、发行销售法制领域图书、报刊及音像读物、文化传媒等; (5)提供认证服务: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特产认证; (6)提供商标注册代理服务; (7)提供数据挖掘、互联网不良信息处理、企业信用管理等服务; (8)提供市场调查服务:法制课题学术性、行业性、经营性和市场性调研、调查报告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服务。
-
答 发布于同类频道或栏目的资讯信息,会在多个网站上共享发布。
-
答 通过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维权服务、调研活动、市场调查、学术课题研究等服务,收取法律咨询服务费。
-
答 (1)完成北京总部指定的国家重大课题和社会公共选题任务; (2)开展资讯采编、课题调研和法制宣传活动; (3)运用一体化应用平台开展服务的各项公益性、有偿性服务; (4)运用好互联网媒体平台的积极功能,为百姓维权提供合规渠道,监督政府等职能部门的行政不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正义,响应国家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
-
答 平台发展行业细分类别的网站,以网站站群模式运营,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提高平台知名度、影响力、话语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给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网站平台,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
-
答 地市中心成立总部不要求必须设立办公室,如果有办公室想挂牌的,可以挂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某市调研中心。
-
答 (1)从事过公检法相关工作或者媒体/法制领域工作的公民或法人单位均可申请(前提条件); (2)熟悉我国相关政策和调研工作;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为发展做贡献; (4)遵守内参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工作纪律; (5)熟悉基本网络操作,遵守互联网应用规则。
-
答 工作区域您自己申请,一般是长期居住地、户籍所在地或者业务范围,以方便开展工作为依据。
-
答 工作区域根据申请人居住地,户籍地或日常业务范围确定。 工作内容: (1)政策法律法规落实监督和反馈工作;社会热点、焦点现象等工作的监督反馈; (2)行使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利; (3)利用法制领域的网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200网站,积极采集编发各类资讯信息。
-
答 相关表格可以从北京总部办公室、各地市中心、推荐单位或推荐人处领取,也可直接在官网下载(申请加入窗口)。
-
答 调研中心主任、各省工委主任、各地市级调研中心主任、各课题组主任和各部门主任可以领取带章空白介绍信。
-
答 工作日上传选题申请介绍信当天审核,当天寄出,节假日上传的选题需到工作日处理。
-
答 会员发布的文章需要经过人工审核,通过审核才可以在网站栏目里正常查看,因周末为休息日,没有人及时审核,需工作日审核后方可上线。
-
答 核心网站不是项目官网,项目官网是项目门户网,核心网站是项目的功能性网站。法制调研网不是政讯通•全国法制项目的项目官网,是这个项目其中的一个核心网站。
-
答 是的,您可以用授权的账号和密码登陆,关于上传步骤可参照http://fdyzx.org.cn/show-179416.html,如还有操作问题可拨打采编部电话010-56021399咨询。 正面宣传稿件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发布。
-
答 您好,需要先看一下活动内容,如果合适可以做主办方。请添加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官方微信:ZXT-fzdyzx,会有相关工作人员与您对接,或拨打官方电话010-56212741、010-56212745。
-
答 有偿业务运作不知道您具体指哪方面的事情,资讯信息化会员业务部分主要是在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百网站群平台发布。
-
答 调研员在所有岗位中,权限最高,业务范围最广,也是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岗位。调研员可以依法依规,针对个案进行调研,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有权申请向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及涉事企事业单位发送调研函,协查函,函件由北京总部代发,前提是调研选题经查事实清晰、证据充分,总部予以立案。调研员可对外提供互联网全业务服务。
-
答 正面宣传稿件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发布。 负能量文章发布,如是调研员针对调研事件需要发稿时,需提前提交相应的证据资料,必须有投诉举报材料、投诉人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和调研核实证据等,同时提交所要发布的稿件内容,经总部审核通过后,所发稿件必须发稿人确认并签字,总部安排编辑在相关网站发布稿件内容。 转发负能量文章必须来自正规网站(网站备案手续齐全)的新闻资讯类文章可转发,贴吧、论坛、博客类不行。负能量的文章发布必须是经过单位调研核实,有相应的资料,符合单位工作范围等要求。
-
答 相关表格可以直接在4个项目官网任一网站下载,进入“申请加入”窗口,选择“申请调研员”,下载相应的文件即可。
-
答 平台是采用一个用户名注册并登录,发布同类频道或栏目的资讯信息,采用一网站发稿多网站共享发布。
-
答 《法制内参》编辑部是法制内参网的编辑部,是同一单位。
-
答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是依托全国50多个企事业机关单位共同组成的调研、法制宣传及网络信息化、网络服务应用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室。
-
答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主要是承担相关的法制监察、法治建设方面的行业课题调研、焦点问题、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调研、法律咨询服务、维权服务等。
-
答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主要是发展行业资讯细分类网站,做的是行业市场细分和话语权平台,以网站站群模式增强项目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给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网站平台,尽量满足用户需求。
-
答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法制调研员申请表可以从北京总部办公室、各地市中心、推荐单位或推荐人处领取,也可直接在官网下载(申请加入窗口)。申请材料准备齐全,邮寄至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总部,资格审核通过后会电话联系您。
-
答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的核心网站主要是项目业务执行使用的网站,运用于证件、介绍信、核实函、信封稿件便笺等。
-
答 工作区域由您自己申请,一般是长期居住地、户籍所在地或者业务范围,以方便开展工作为依据。
-
答 法制调研员、法制监督员、法制调解员以及法制宣传员授权使用的网站数量和栏目是不一样的。
-
答 1.禁止发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任何内容(信息);2.禁止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政治宣传和/或新闻信息;3.禁止发布涉及国家秘密和/或安全的信息;4.禁止发布封建迷信和/或淫秽、色情、下流的信息或教唆犯罪的信息;5.禁止发布有奖、赌博游戏;违反国家民族和宗教政策的信息;6.禁止发布妨碍互联网运行安全的信息;7.禁止发布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和/或其他有损于社会秩序、社会治安、公共道德的信息或内容;8.禁止发布负能量内容(信息);9.如需协助处理投诉举报维权事件,请联系网站管理中心,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审批;10.正面宣传文章不限时不限量可发布,发布内容(信息)遵守文章发布格式要求,图片尺寸不超过内容板块宽度,段首空2个字符,段落之间不能有空行,同一栏目不重复发布,发布内容与网站栏目相符。
-
答 您好,申报之后需要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在人员证件下看到。
-
答 您登陆的是哪个网站,有网站后台3个月未登陆会显示账号待审核需联系管理员,防止有人长时间不登陆账号被盗,非本人发布不良信息。请告诉客服您的账号,重新审核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
答 找到配发的网络平台授权书,里面有账号和密码,登录授权给您的任一网站都可以进行不限时不限量的发布。 1、关注“法制资讯研究与发展推进中心”公众号,有完整的教学视频 2、教学说明,http://fzxfb.org.cn/show-179449.html,如还有具体操作问题可拨打采编部电话010-56212741、010-56212745咨询。
-
答 不是的,一共有两种方式: (1)网上申报,在总部网站上用本人户名和密码登录发布选题; (2)发送短信息至总部指定号码,选题申报内容必须具体准确,调研时间、调研人员姓名、涉案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或各类组织的名称、调研事件及调研选题来源。 注:选题重复后者不予审批。
-
答 调研员开展调研工作需要领取介绍信的,从总部申请,一事一信,总部开具好了之后寄给相应人员。向总部申请介绍信时在网上申报相应选题。
-
答 各专兼职人员授权使用的网站数量和栏目是不一样的,详情请联系客服咨询。
-
答 证件样式没有区别,平台使用费一样,根据申请人的工作方向需要确定。
-
答 法制内参是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的核心网站之一。提供法律咨询、法制宣传、依法维权服务。
-
答 法制内参网是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的核心网站,主要面向于调研员、社会监督员等专兼职工作人员办理业务的功能型网站,为工作人员提供专属业务渠道。
-
答 不需要的。同一个账号密码,我们是采用一个用户名注册并登录,发布同类频道或栏目的资讯信息,采用一网站发稿多网站共享发布。不需要每个网站都登录,一类(或一组)网站只需要一个网站登录发布就行。
-
答 您好,我单位所有专兼职人员均可转发负面信息,但需符合审核手续。首先要核实此文章来源,正规网站(即网站备案手续齐全)的资讯类文章可以转发,贴吧、论坛、自媒体等其他媒体不行。(部分网站利用境外域名等手段,以“国家”“中国”的字号冒充正规网站,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查源头网站的资质和手续)
-
答 前期发布的文章都需要审核,主要审核内容和格式。经过前期测试文章发布没有任何问题,可升成自动审核,随时发布系统按要求随时审核。 人工审核时间:项目官网和核心主网一般是一天两次审核,网站站群1-2天审核一次。
-
答 请您直接与刊登文章的网站底部联系电话、QQ号联系,也可以给底部邮箱发邮件,网站编辑在收到邮件后会与您联系。
-
答 正面宣传稿件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发布。 负能量文章发布,如是调研员针对调研事件需要发稿时,需提前提交相应的证据资料,必须有投诉举报材料、投诉人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和调研核实证据等,同时提交所要发布的稿件内容,经总部审核通过后,所发稿件必须发稿人确认并签字,总部安排编辑在相关网站发布稿件内容。
-
答 转发负能量文章必须来自正规网站(网站备案手续齐全)的新闻资讯类文章可转发,贴吧、论坛、博客类不行。负能量的文章发布必须是经过单位调研核实,有相应的资料,符合单位工作范围等要求。
-
答 找到发证件时配发的网络平台授权书,里面有账号和密码,登陆授权给您的任一网站都可以进行不限时不限量的发布,详细上传步骤可参照http://fdyzx.org.cn/show-179416.html。如还有具体操作问题可拨打采编部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咨询。
-
答 1.成为舆情处理师可授权政讯通·全国法制项目的4个官网以及行业100网和政务100网,共204个网站,为个人、科教文卫组织、企事业单位等提供资讯发布、舆情监测、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等服务。 2.受聘的舆情处理师,可颁发证件和网络平台授权书,授权使用的平台,与各个网站支持互联互通,即用户注册登录一个账号发布文章,即可实现百网同时上线。 3.舆情处理师应聘成功,可参与单位授权开发的可经营性项目,如法制调研、法律援助、舆情监测、舆情处理、资讯发布、危机公关等。具体内容详见业务手册。 4.申请舆情处理师必须认真遵守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并缴纳相应的网络平台使用年费。
-
答 成为调研员申请需提交的资料: 1、专兼职人员申请登记表和承诺书各1份; 2、如实填报个人简历1份; 3、身份证复印件2份(原大小,正反面在同一张纸); 4、1寸蓝底免冠照片3张(同时附电子版照片1份,发送至邮箱:3206414697@qq.com); 5、无违法犯罪承诺书1份; 6、无违法犯罪证明1份(由居住地或者户籍地派出所开具)。 注: 申请登记表填写可以参照填写具体说明,所有申请人签字必须为申请本人签字,未按要求填写或者资料不全者不予受理。 申请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联系咨询电话:010-53382908,或者 QQ:3206414697。 收件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邮编:100005,电话:010-5338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