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这一年】乌兰察布市法院:党建引领促审判 服务大局解民忧

时间:2025-01-0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网 作者:佚名

  

  开栏语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全区法院聚焦办好两件大事,持续锚定“强管理、抓落实、提质效、争上游”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创新驱动,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聚焦2025年自治区两会,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推出【奋斗这一年】专栏,展现全区法院做深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精彩答卷。

  

  2024年,乌兰察布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服务大局精准有力,司法为民用心用情,审执质效全面提升,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

  坚持政治引领 创先争优提能力

  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政治轮训班4期700余人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党建业务双向融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8次,支部书记讲党课9次,4个党支部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13名党员获评优秀党员。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年无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事件发生。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学习5次,观看警示教育片6次,印发《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宣传册、《全市法院警示案例选编》500余册;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及司法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开展三轮审务督查共33次,司法巡查3次,及时向被督察法院下达整改通知,持续跟踪整改进展,整改问题46个,司法作风明显改善。坚持制度约束不松劲,持续推动“三个规定”记录全覆盖,培训督导通报三管齐下,确保“逢问必录”“应报尽报”,全体干警填报三个规定14543条。

  不断强化业务能力建设。注重综合素质提升,组织参加各类业务培训22次3200余人次,举办助理、书记员技能竞赛15次,创新开展“乌法小课堂”32期,推动学习提升常态长效。加强业务交流,将法答网、案例库运用贯穿调立审执各环节,全市法院法答网提问7018次,报送案例1830个,裁判理念不断统一,案件发改率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一篇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形成调研报告18篇,论文投稿200余篇,55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13篇获国家级奖项。深化“一院一特色、一庭一品牌、一人一能力”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凡人小事”,加大先进典型挖掘、培树力度,25个集体、160名个人获市级以上奖项。

  狠抓公正效率 执法办案顾大局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审结刑事案件1345件,判处罪犯1553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审结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432件,故意杀人、盗抢骗、黄赌毒案件327件。有力维护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成功审结贾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5亿元一案,切实维护2000余名集资参与人合法权益。认真做好判后答疑、服判息诉工作,全市法院上诉率为7.2%,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有信必复”,按时答复、及时办理来信来访187件,领导干部常态接访、带案下访102次,妥善化解宋某某、鲁某某等一批骨头案。

  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司法公信提升年”为牵引,深入推进执行警务化改革,开展 “薯都雷霆”“安薪山城”等专项行动58次,执结案件16208件,到位金额19.7亿元。加强“失信惩戒”,发布敦促履行义务通告35期1740人次,纳入失信名单2650人次,限制高消费5984人次,拘留拘传1483人次。助力“信用修复”,坚持善意文明执行,采取“活封”措施 3924次。一篇论文获诚信北疆学术论坛一等奖。针对申请执行集宁区政府仲裁裁决案件,市中院依法作出不予执行裁定,避免9.3亿元国有资产损失。

  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通涉企案件“绿色直通车”,配优配强快审快执团队,对涉企案件优先调解、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审结民商事案件30190件,审结破产案件16件,一审小于31天速裁案件占比45%,平均审理用时14天,2篇案例入选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践行司法为民,强化管理促公信

  全面优化诉讼服务,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规范各类立案所需的证明材料,加快案件流转速度,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坚持应立尽立,上诉案件移送时间较去年同期缩短56天。持续深化“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推动诉讼服务转型升级,实现一网通办,全市法院完成网上立案19524件,网上调解17558件,电子送达26853件,24小时自助便民诉讼服务站暖心服务当事人1000余名。

  持续推进多元解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凝聚多方合力,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工作机制,诉前调解案件20157件。《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乡村善治的司法治理路径探寻》在“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中获得唯一一等奖。完善“人大+法院”“政协+法院”工作机制,280名代表委员参与调解案件3239件。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解纷机制,37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加入特邀调解队伍,调解案件1021件。

  做优做细审判管理。健全科学规范、监管有效、全面覆盖的审判管理体系,数据会商12次,印发通报15期,组织刑事、行政、民事审判等条线会议10次,协助高院成功举办“全区法院审判执行数据研讨培训班”,案件质量持续提升。

  扎实开展普法宣传,严格落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普法“八进”175次,法院开放日43次,“两微一端”发布信息2710篇,上级媒体刊发信息156篇。致力于青少年保护,63名法治副校长校园普法87次,市中院“那钦青年突击队”荣获“市级青年文明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律讲堂》主讲人选拔暨选题策划会在中院召开,3名干警新入选“法官解案”主讲人,2名主讲人荣获“最佳撰稿奖”。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5/01/id/859293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