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弋江:知名电商遭遇假维权真敲诈,检察监督助企解困

时间:2025-08-05 来源: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

  5月27日,“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安徽行记者来到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检察院,深入了解该院构建虚假维权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全力守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故事。

  

  5月27日,“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安徽行记者走进芜湖市弋江区检察院。

  李某、刘某二人系夫妻关系。二人从电商平台购买零食,收到货后,在包装袋内放置虫子、塑料、头发等异物,然后重新密封伪造食品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假象,随后找商家索赔,如商家不同意赔偿,便以在网上曝光或者投诉要挟商家。经查,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二人以此种方式先后向包括三只松鼠在内的17家电商企业敲诈勒索206次,涉案金额共计17万余元。

  

  5月27日,“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安徽行记者在芜湖市弋江区检察院进行集中采访。

  弋江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干警谢祺然告诉记者,他们在办案中发现,此类虚假维权案件在消费领域,尤其是电商食品行业呈现出发案率高、频次密的特点。2024年2月,该院联合区工商联、辖区5家电商零食企业召开“新春民企恳谈会”,会上民营企业代表表示虚假维权行为是企业运营中的一大痛点问题,但实践中不论是企业还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仅凭一己之力都难以有效鉴别虚假维权行为。

  

  5月27日,“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安徽行记者在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集中采访。

  弋江区检察院敏锐地抓住民营企业这一痛点,全力构建虚假维权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该模型整合了企业索赔数据、12315投诉数据以及法院裁判数据等多源信息,运用先进的数据算法,通过对消费者身份信息和行为信息的交叉碰撞,精准识别出异常索赔线索。

  截至目前,弋江区检察院已通过模型运用发现违法线索190余条。同时该院经分析发现,此类违法行为不仅涉嫌诈骗、敲诈勒索、传授犯罪方法等违法犯罪,还涉及民事虚假诉讼、错误行政处罚等情形。对此,该院积极通过刑事立案监督、行刑反向衔接、行政违法监督、民事虚假诉讼监督等方式开展一体化融合监督,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前,虚假维权案件频发,我们疲于应对,不仅蒙受经济损失,品牌形象也一定程度受损。检察院运用大数据模型打击后,恶意索赔情况较以往有所缓和,企业也能更从容地投入业务发展了。”党的二十大代表、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潘道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该模型在最高检平台上架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为各地检察机关打击虚假维权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借鉴。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jcyewu/msxzjc/202505/t20250528_697360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