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初稿来、交高质量成果回” 点燃检察理论研究的创新引擎

时间:2025-08-25 来源: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8月12日至22日,全省检察理论研修班在昆明举行。云南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杨永华作开班动员讲话,全省三级检察院50名有研究成果的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培训。

  

  为破解近年来全省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匮乏、能力不足、成果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研修班邀请了云南大学法学院何永军教授、刘红春副教授,南京大学经济刑法研究所马春晓副教授及《中国检察官》杂志社总编辑韩彬现场授课。课程聚焦中国古代司法智慧对当代检察工作的启示、检察调研写作、检察基础理论与法律适用研究、研究成果发表转化等核心内容,通过专题讲授、分组研讨、论文写作指导等形式,系统梳理检察调研写作的“形”与“神”,集中传授学术论文撰写与课题研究方法,为学员打造干货满满的理论盛宴。

  

  

  

  

  本次研修班创新采用全封闭“一对一指导 + 沉浸式写作”模式。平均年龄仅33岁的学员暂别日常办案场景,深耕理论研修,以“带初稿来、交高质量成果回”为目标全力攻坚。各组导师一对一“把脉问诊”,从论文选题要“小切口”选“真问题”,到课题框架要形成“逻辑闭环”,到论点、论据、论证要做到“文题相符”“自圆其说”,再到提出的思路、方案、对策要“实在管用”。手把手教学员更新思维方式、跳出思维误区,在对问题的全方位解构与分析中迸发思想火花,把办案经验总结、争议问题研讨向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将零散的初稿修改成条理清晰、论证严密、格式规范、能够应用的调研论文。让研修不止于“听方法”,更重在“作研究”,最终达到“解难题”的目标,努力发现培养锻造一批精于办案、勤于思辨、善于研究、敢于创新的检察理论研究人才。

  参训学员表示,此次全封闭研修收获满满,不仅掌握了理论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技巧,更通过“一对一”教学,显著提升了运用理论思维、理论工具剖析实务问题的意识,以及在理论研究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既看清了自身不足,也明确了努力方向。返回岗位后将积极运用所学所思所悟,自觉在检察实践中发现和研究真问题,力争产出更多高质量、可应用、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全省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研修期满,学员们提交的调研成果焕然一新,部分已达到期刊发表水准。举办此次研修班,是云南省检察院党组强化检察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专家型人才培养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专家引航、封闭研修、学研结合,搭建起检察理论研究人才的强化训练平台,推动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全面融入监督办案实践、研究解决实务问题、激发制度创新智慧,努力让检察理论研究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加速器”、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引擎”。

  


原文链接:http://www.yn.jcy.gov.cn/yjyw/sy/202508/t20250825_710953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