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司法厅案例荣获全省2025年模范机关建设优秀案例一等奖

时间:2025-08-25 来源:山东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近日,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发布《关于表扬2025年模范机关建设优秀案例的通报》,省司法厅参评案例《立足“四个坚持” 深化“三级联动” 纵深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提质增效》荣获一等奖。

  近年来,山东省司法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和“7·29”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聚焦“政治铸魂、业务为本”,坚持政治引领、强基固本、改革攻坚、提能砺为,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为契机,探索“党建引领、业务融通、系统集成、聚力提升”工作模式,打破层级壁垒,推动资源下沉,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努力打造“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立足“四个坚持” 深化“三级联动”

  纵深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提质增效

  

  山东省司法厅牢牢把握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以奋斗之姿和先行之举,立足“四个坚持”,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动全省司法行政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融会贯通、一体推进,凝心聚力破解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难题,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在把牢正确方向上聚焦发力,司法行政机关政治属性更加鲜明。二是坚持强基固本,在护航经济发展上聚焦发力,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大局作用充分彰显。三是坚持改革攻坚,在服务民生改善上聚焦发力,司法行政业务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四是坚持提能砺为,在能力作风上聚焦发力,司法行政队伍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山东省司法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和“7·29”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政治铸魂、业务为本”,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为牵引,突出机关带系统,发挥行业系统优势,探索“党建引领、业务融通、系统集成、聚力提升”工作模式,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努力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做法成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在把牢正确方向上聚焦发力,司法行政机关政治属性更加鲜明。筑牢绝对忠诚思想根基。印发《关于规范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的通知》,建强“燕山大讲堂”学习品牌,引领全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抓好青年这个“关键群体”。坚持以机关带系统,聚焦“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等主题,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广泛开展省市县三级青年干部同堂培训、联学研讨、联合调研以及“法治为民”志愿服务等活动,当好群众身边的“法律管家”,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的具体行动。以实际行动诠释政治忠诚。建立司法行政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跟踪落实机制,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措施。健全完善各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推动市县两级全部设立具体办事机构。2024年,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司法行政工作24次,推动落实省部级领导批示110多件,得到省部领导肯定30多次。

  (二)坚持强基固本,在护航经济发展上聚焦发力,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大局作用充分彰显。建强研究型党组织,推动各处室单位立足业务特点,加强政策研究,融合打造党建品牌。厅行政执法监督处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全省执法监督高质量发展,部署开展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试点,有关做法获评全省机关党建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立法二处党支部在建设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中聚力攻坚,经验做法获评“解难题”典型案例。建强服务型党组织,省市县三级联动,持续强化法律服务行业党的建设。近年来,全省律师行业深入开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系列活动,实施“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成立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助企强链”,年均帮助企业审查合同、实施“法治体检”等30多万件次。“法援银龄”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建强创新型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主动融入“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推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起草审查《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山东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法规规章,健全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创新制定《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若干措施》,积极对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大学龙山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精准主动提供法律服务,优化了重大项目建设的法治环境。

  (三)坚持改革攻坚,在服务民生改善上聚焦发力,司法行政业务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创新为民服务模式。通过建立联合党支部、合署办公等方式,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聚力推进“枫桥式司法所”建设,合力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倾斜、向基层延伸,有效提升了村级法律服务能力。目前,全省6.3万个村(居)全部配备法律顾问,去年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146万多件次,基本实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优化为民服务供给。把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省市县“三级联动”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实现覆盖城乡、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等便民效果。目前,全省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基本健全,年均提供法律服务700多万件次,服务群众1000多万人次,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表彰推进会上,我省有64个集体、96名个人分别荣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数量居全国首位。增强为民服务实效。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开展“我为发展献良策、解难题、建新功”活动,发布“司法行政为民服务实事清单”,组织开展“山东省法治为民实事”评选,引领全系统践行法治为民、提升服务成效。近年来,5项工作获得全省省直机关党支部“献良策、解难题、建新功”活动表扬,其中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党支部“带押过户”“带封过户”等做法获评一等奖。《旗帜引领 齐鲁标兵》栏目对我厅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专访。

  (四)坚持提能砺为,在能力作风上聚焦发力,司法行政队伍内生动力有效激发。一体打造过硬党务干部队伍。编制《基层党建工作实用手册》,以“培训+比武+观摩展示+联合督查”穿插结合的形式,结合机关党建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对系统内300余名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进行精准指导,搭建多层次、全方位交流研讨平台,着力解决省市县三级党务干部“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大幅提升专兼职党务干部党建理论知识水平和日常党务工作实操能力。一体提升履职能力。围绕厅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以组织专题辅导、比武练兵、履职效能评价等形式,广泛开展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业务技能提升活动,全面激发依法履职新动能。大力推进涉企执法、道路安全和交通运输领域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解决执法司法难点问题,全省21.7万名行政执法人员全部实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系统内70个集体和820名个人受到厅局级以上表彰表扬。建立完善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储备推荐制度,积极选树先模人物和优秀典型,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一体改进工作作风。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开展“警示教育周”“能力作风提升年”,明确锤炼“务实、担当、争先、清廉、亮剑”五种作风,编发《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查处的党员干警违纪违法案例典型选编》,设计开发“三个规定”网上填报系统,部署开展“小专项”监督,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强化廉洁文化建设,涌现出“监治清风”“廉洁山司警官”等59个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推动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新风正气蔚然成风。

  三、经验启示

  模范机关建设要提质增效,就要发挥省直机关“领率”作用,找准党建与业务的切入点,打破层级壁垒,推动资源下沉,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实现机关党委“单点突破”到“系统增效”的转型。

  一是必须坚持政治引领,抓好政治建设这个根本点。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要坚持“政治铸魂”,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系统上下把建设模范机关作为带头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凝聚模范机关建设合力,推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争当“模范”,提升系统内模范机关建设整体水平。

  二是必须坚持目标导向,抓好服务中心大局这个切入点。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要坚持“业务为本”,将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作为鲜明主题,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事、民之关切,在消除空白点、补强薄弱点上出实招、下实功,增强服务全省全局的实效性,推动机关党建与法治业务实践同频共振、融合共进。

  三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抓好常态长效这个关键点。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要加强全局谋划,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做到“上呼下应”、上下联动。要聚焦长远发力,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把握好推进工作与为基层减负的关系,以实的举措、实的作风把远景规划转化为实践成果。要统筹结合政治巡察以及全党上下开展的系列主题教育,推动“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健全行得通、管长远的制度机制。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361/202508/35bae4d3-2cfb-4e56-ae37-da22efae5b2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