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长顺县司法局用法治温度让公平正义可感可及

时间:2025-08-25 来源:贵州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壮阔图景中,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是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司法局织密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用专业与温情诠释“法治为民”的深刻内涵。通过制度创新与服务下沉,让公平正义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生活常态。

  早上九点,长顺县政务服务中心的玻璃门刚打开,法律服务窗口前已有人等候。“以前打个官司要跑五六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就能办完所有事。”握着刚拿到的继承公证书,村民陈某国眼角笑出了褶子。这一丝笑容背后,是长顺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深刻变革。

  该县创新构建的“六横六纵”网络,横向整合法律援助、多元化解等六大职能,纵向贯通县乡村组四级节点,让服务触角从县域延伸至最基层。法律服务入驻政务服务中心的“一体化”改革,彻底打破了部门壁垒。全年累计接待咨询量5736人次,调解劳动纠纷114起。

  

  长顺县公证处的一次上门服务,恰是精准守护特殊群体权益的生动注脚。梁先生因父亲去世需办理继承权公证,但其年迈的爷爷奶奶作为法定继承人,行动不便且距公证处超百公里。了解情况后,公证人员主动上门,带着材料驱车近2小时抵达老人家中,现场确认老人身体状态、精神状况及真实意愿,依法完成拍照、信息采集、材料收集等流程,为老人办妥手续,解了全家的燃眉之急。

  这样的温暖并非个例。近三年来,全县614件法律援助案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800万元,并为困难群众累计发放补贴54.18万元;在社区矫正工作方面,通过技能培训让158名矫正对象重归社会,安置帮教衔接率保持100%。“我们不仅要让他们顺利回归,更要帮他们找到生活的底气。”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翻着回访记录本说道。

  

  走进长顺县综治中心的“静心调解室”,此时,退休法官曾兴荣正用钢笔在民法典上圈画。对面沙发上,装修公司老板和业主的争吵声渐低——从援引法律条款到用方言摆家常,这场剑拔弩张的纠纷终得化解。这个由退休法官领衔的调解室,去年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30起,其中12起陈年积案的解决堪称典范。

  近年来,长顺县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构建起“1+15+7+N”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机制。通过县级中心调度整合资源,实现“一个大门进来、一个中心对接、一揽子解决问题”,成效显著:成功调处3605起纠纷,通过“5×5”工作法中“听劝调攻督”五字诀,让4908起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此外,长顺县不断创新普法方式。广顺镇集市上,非遗传承人用布依族调子唱起普法山歌,2.3万名群众在听歌时把法律知识种进心里;“法治长顺”抖音号用情景剧拆解条文,单条最高播放量突破50万;95户“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成了普法“二传手”,把案例讲到了火塘边;顺兴社区的“法治夜校”里,搬迁群众围着律师问得热火朝天。这种“嵌入式”普法,让法律知识从文本里走出来,变成了柴米油盐的日常。

  

  顺兴社区的公示栏前,“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奖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个易地搬迁安置点,37起纠纷在“法律明白人”手中化解,28场法治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以前邻里吵架靠拳头,现在靠说理。”社区主任指着墙上的矛盾调解台账说道。

  站在新的起点,长顺县司法局正针对服务半径不均、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靶向施策。“公共法律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个群众都能触摸到法治的温度,感受到正义的力量。”长顺县司法局局长田海军表示。


原文链接:https://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508/t20250819_884873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