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韩莉—— 人民法院报:全方位筑牢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屏障

时间:2025-08-26 来源: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韩莉参加座谈并发言。孙若丰 摄

  

  “作为来自文博行业的代表,我一直关注各级人民法院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相关工作,在张军院长今年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也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在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具体行动,通过司法手段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率调研组在河北法院调研并座谈,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受邀参加座谈时说。

  

  韩莉表示,近年来,河北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格局,通过设立司法协同保护基地,聘请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等方式,推动司法保护更具针对性、实效性;首次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发布司法保护令,在文化遗产地竖牌公告,强化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以前瞻性、预防性的司法履职守护文化遗产。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承德地区传统“和合”文化创新性融入现代司法实践,建立“和合解纷”工作机制,同时还打造了“冀承山水”环资审判工作品牌、“冀承未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品牌、“紫塞知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品牌,成功打造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和合紫塞”法院文化品牌,丰富了法院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和合紫塞”品牌标识上的神兽,正是从甪端汲取的灵感,甪端是陈设于北京故宫太和殿、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宝座旁的重要文物,象征着公平正义、国泰民安。对文物的活化利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关于如何为文化强国建设保驾护航,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韩莉建议,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作用,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筑牢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屏障。加强对传统文化、民间文艺等的司法保护力度,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利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助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hebei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7/id/890835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