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院探索劳动争议纠纷化解新路径 法治日报:释放调解效能助力稳就业惠民生

时间:2025-08-26 来源: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劳动争议往往关乎民生安稳、经济发展。近年来,河北省法院系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妥善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积极探索预防化解劳动争议有效措施,指导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引导劳动者合法理性维权,更好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我们围绕劳动争议纠纷数量大、类型多、调处难等实际,坚持更新审判理念、立足主责主业,培树符合时代需求、适合类案特点的纠纷化解思路,以个案指导推动解决类案问题,以类案裁判标准统一提升中基层法院初始案件质效,不断探索纠纷化解专业化、规范化的新路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业性稳步提升。”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织密权益保障“防护网”

  

  为持续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工作机制建设,河北省高院与省人社厅联合印发《劳动人事争议裁审信息比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办案实践共同推进法院与仲裁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用共享,促进仲裁机构与法院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的标准统一。

  “过去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常常是‘一案一议’,效率不高。现在我们建立了系统化的解纷机制,案件处理起来更加规范高效。”河北省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河北法院坚持通过“类案治理”走深走实“三源共治”部署,推动健全条线类案管理和流程管理相结合的业务指导体系,创建并有效运行人员主体责任、案由类型分类、上下双向沟通、诉讼答疑协同、信息系统支撑等五项上下衔接机制,不断统一裁判标准、提升释法说理水平、强化司法示范引领,实现各类案件服判息诉率有效提升。

  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间,河北法院劳动争议案件一审裁判被改判率、一审裁判被发回重审率、裁定再审率指标数据逐步优化,年平均调撤率为32.4%,保持在相对稳定区间,有效节约司法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

  

  画出多元解纷“同心圆”

  

  “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帮我们要回了欠款!”张某在调解现场激动地说。2023年10月,农民工张某等6人在被告李某承包的建筑工程中从事泥瓦工作,工程完工后李某以“甲方未结款”为由拖欠工资。多次催要无果后,张某等人遂向邯郸市大名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了解情况后,承办法官联合人社部门组成专业调解团队进行调解。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被告当场支付拖欠的工资款,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7天。

  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河北法院因地制宜、因院制宜、因案制宜,常态化与辖区人社、工会、仲裁、司法行政等召开劳动争议化解联席会议,解决各单位在实际办案中存在的程序性、实体性和法律适用性问题。

  6月13日,河北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与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雄安新区总工会共同签署《关于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的合作协议》,并揭牌成立雄安新区首批“劳动争议诉裁调对接服务站”“劳动争议网格法庭”,打造具有雄安特色的劳动争议联调站点,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

  河北法院进一步畅通府院联动协同配合,拓宽多元解纷渠道,建立健全工作流程、风险评估和调裁、调审等衔接制度,精准实施条线协同,释放调解效能、形成解纷合力,及时有效化解纠纷,助力稳就业、惠民生。

  

  送上法律知识“定心丸”

  

  今年4月,新乐市人民法院联合新乐市妇联等单位组成宣讲团,联合开展“木兰有约”女职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法治宣讲活动。“宣讲活动使我充分了解了依法维权的渠道,增强了依法维权意识与能力。”聆听完宣讲的李女士说。

  河北法院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开展劳动人事法律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河北高院连年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等系列典型案例,切实发挥司法裁判的价值引领作用,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此外,依托河北特色人民法庭品牌集群,多地挂牌成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地缘优势和前端优势,赴辖区企业就规范用工等开展“法治体检”,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对劳动争议等全省法院收案数量排名前位的案由,河北高院分别设置类案指导小组,专门负责类案裁判尺度统一、部门协同衔接、条线对下指导等工作,五年来选派类案业务骨干赴各地授课、指导、座谈百余场次。同时,完成劳动争议案件审判态势分析、类案裁判思路梳理等并印发全省法院学习参考,逐年举办全省法院民事审判业务培训班,与京津法院开展劳动人事纠纷等类案培训,不断提升法官业务水平。


原文链接:https://www.hebei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7/id/89084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