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安徽高院发布最新情况!

时间:2025-08-26 来源: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4月25日上午,安徽省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程胤,省高院副院长庞梅,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鲁建武,省公安厅二级警务专员吴勇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许梦宇 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01

  


省高院副院长 庞梅

2024年,安徽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服务保障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6642件,审结15440件,13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工作成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表扬。

  

  一、依法加强科技创新保护,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加大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成果保护力度,审理技术类案件1849件。审理涉某认知大模型知识产权纠纷,准确把握竞争法立法目的,依法认定案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精准保护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成果。

  加强科技创新主体保护,平衡技术秘密保护、离职科技人员择业自由和后续创新。审理某自动化领域技术人员“跳槽”引发的专利权属纠纷案,明确职务发明认定的考量因素,让发明权归属于真正推动创新的主体。加强育种创新保护,审理植物新品种案件52件。审理某制种合作方私留亲本繁育、套牌销售案,依法认定案涉育种材料属于商业秘密,维护种业安全。推进创新成果流转应用,审理某环保工程公司诉其实施方法专利必要设备购买方专利侵权纠纷案,依法运用合同法默示许可及专利权利用尽原则,保障知识产权正当、合理利用。

  二、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商业秘密保护,审理商业秘密案件44件。审理某新能源车企离职员工窃取原公司技术秘密案,探索单纯非法获取型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入罪规则,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制止市场垄断行为,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审理某科技公司横向垄断协议案,确认以排除竞争为核心目的和内容的协议无效,维护竞争秩序。规范平台经济领域竞争秩序,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审理某人工智能产品商业诋毁纠纷案,规范网络营销,倡导新商业模式下良性竞争。加强商业标识保护,审理涉“讯飞”“奇瑞”“古井贡”等知名品牌商标权案件7065件,依法制裁攀附商誉、仿冒搭车等行为。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合法权益,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审理中外两光伏企业专利侵权纠纷案,促成两大光伏龙头企业达成和解、实现双赢。

  三、依法加大著作权司法保护力度,服务保障文化强省建设。2024年审理著作权案件7345件。保护文艺创作,激发原创动力。审理某“微短剧”著作权纠纷案,依法保护视听作品新类型“微短剧”著作权,维护新兴内容行业创新环境。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保护新需求。审理某知名游戏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刑事打击私设游戏服务器牟利行为,促进数字文娱产业规范发展。

  四、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进一步优化诉讼机制。深化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司法措施保护创新。在9件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最高判赔额两千万元。进一步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加强保全措施、民事调查令适用,及时收集、固定证据。48件案件采用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完善技术调查、咨询、鉴定及专家陪审的事实认定体系。进一步强化协同保护机制。办理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302件,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形成保护合力。与沪苏浙法院加强协作,共同发布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进一步参与综合治理。惩戒滥用权利、恶意诉讼,开展非正常批量诉讼治理,促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营造崇尚创新、公平诚信社会氛围。

全省法院将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忠诚履职,努力开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局面。


答记者问

  安徽之声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请问安徽法院在知识产权领域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激励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庞梅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承担着激励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职能。在知识产权领域落实惩罚性赔偿对于遏制侵权、激励创新意义重大。近年来,安徽法院依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落地见效。

  一是统一惩罚性赔偿适用标准。在充分调研、总结审判经验基础上,省高院对适用范围、请求内容和时间、故意和情节严重的认定、计算基数和倍数、获利与损失的确定等进行细化。

  二是依法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近两年共在12起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在一起新材料领域商业秘密纠纷中,综合考量侵权人故意侵权、阻害证据保全、侵权获利巨大等情节,对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决金额达两千万元。

  三是强化司法裁判导向作用。发布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进一步彰显严格公正司法鲜明导向,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惩戒作用,营造尊重知识价值、推动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

  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树牢严格保护理念,有效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效能,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原文链接:http://ahfy.ah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4/id/88199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