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之力绘文明新篇——写在景德镇中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之际

时间:2025-08-25 来源: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前不久,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景德镇中院)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主力军,该院坚持“抓文明创建就是抓司法为民”理念,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入审判执行、服务大局、队伍锻造全过程,交出了一份司法护航瓷都高质量发展的文明新答卷。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党建不仅要写在文件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中。景德镇中院以此理念抓党建促文明。

  去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救援在高速公路上演。景德镇中院党员干警贾珺、周钶楠、朱吕乔、何星辉等4人在出差途中,发现一辆越野车四轮朝天。危急时刻,他们冒着二次事故的风险迅速停车救援:分头报警、设置警示牌,并从车内将受伤的司机张某救出。“当时无暇顾及自身安危,穿上这身制服,就要对得起胸前的法徽!”周钶楠的话语很朴实。

  这样的义举绝非偶然。景德镇中院大力推进“红色天平窑火先锋”党建品牌建设,组建“窑火红”党员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文明交通、“六进”宣传、爱心献血等公益志愿活动百余场次,节假日累计无偿接送外地游客230余人次。

  服务大局显担当

  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景德镇中院也持续贡献“司法力量”。

  针对仿冒大师瓷乱象,景德镇中院打出知识产权保护“组合拳”,联合广东潮州中院、福建泉州中院构建全国首个跨省陶瓷类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协作机制,聘请46名陶瓷大师担任技术调查官,妥善审理了仿冒王锡良、张松茂等工艺大师案件22件。

  为破解企业发展困境,景德镇中院探索“预重整+重整”模式,帮助某负债千万元的航空装备企业破产重整,从而走出困境,重获新生。在受理江西东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中,该院充分评估企业破产和解可行性,并通过引导沟通协商、促进理性谈判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从而提升债权人信心,达成破产和解,由此成功挽救该老字号企业。同时,该院启动的“执破融合”机制使无产可破案件审理周期缩短50%,启用的信用修复证明机制为7家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据统计,2024年,景德镇中院先后审结合同类纠纷1.5万件,标的额近9亿元,让司法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稳压器”。

  司法为民有温度

  把群众“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是景德镇中院不变的追求。

  “真没想到,微信小程序上点一点,3天就拿到救命钱!”农民工李某通过“景法信通”微信小程序追回欠薪后激动不已。由景德镇中院自主研发的“景法信通”智慧平台,自2023年8月上线以来化解信访案件572件,化解率达91.08%,让群众诉求搭上“法治直通车”。

  近年来,景德镇中院还设立全省首家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防范中心,守护2万名毕业生职场权益;发出全省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家事少年审判“三治融合”经验获全省推介;全年缓减免诉讼费109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192万元,小慧司法救助案写入全省典型案例。执行干警的足迹更是踏遍千山万水——2024年,执结案件1.1万件,到位金额13.6亿元,为683名农民工追回欠薪1036万元。

  改革创新添动能

  景德镇中院始终以改革创新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

  去年底,位于浮梁县臧湾乡寿溪村的黄字号黑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全省首个陆生野生动物司法保护基地建成,这是由景德镇中院牵头,与检察院、公安、林业等部门共同探索建立的长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司法联动机制。与此同时,该院还创新实施“认购碳汇+劳务代偿”生态修复模式,将生态环境功能损失进行量化,由当事人通过认购碳汇的方式替代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据统计,去年以来,该院审结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23件。

  数字变革重塑司法文明新形态。景德镇中院建成“景法e融”重点案件监管平台,将2571件案件纳入全流程质控;与交警部门共建机动车查控专网,实施司法鉴定线上摇号全程留痕举措,让群众感受“指尖上的公平正义”。

  


原文链接:http://jxgy.jxfy.gov.cn/article/detail/2025/06/id/887884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