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院2025年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优秀创新举措

时间:2025-08-25 来源: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守正才能保证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近年来,全省各级法院针对新情况新形势,深入总结涉未成年人审判司法规律,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防治的新机制、新方法。在第75个“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省高院向社会发布第三批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优秀创新举措,力求以微创新点亮少年之心,以小举措夯实成长之路。

  目录

  1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推出“三步心和”调解法

  2 南昌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牵头成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司法与社会联合救助工作站

  3 芦溪县人民法院推出“溪心护未”法治教育系列动漫作品

  4 兴国县人民法院打造“红兴帆·兴法铺子”线上线下法治教育新阵地

  5 万载县人民法院建立“红橙黄三色预警”分级联动帮教机制

  6 永丰县人民法院打造“红领巾讲解员+城区初中三年普法计划”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

  

  一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推出“三步心和”调解法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秉持一体融合履职理念,将未成年刑事审判中的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圆桌审判、跟踪回访及法庭教育等制度引入家事审判领域。在审理家事案件中,以婚姻家庭观念重塑、未成年人抚养教育等关键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引入心理咨询师、家事调解员担任“情感观察员”,创新推出“三步心和”调解法:第一步,庭前“把脉”,即情感观察员联合社会调查员深入走访调查,全面掌握案件背景与当事人心理状态;第二步,庭中疏导,即情感观察员全程陪同诉讼,实时观察当事人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安抚;第三步,庭后修复,即持续跟进当事人情感修复与家庭关系重建,做好判后回访,帮助当事人消弭矛盾隔阂、修复亲情纽带、重拾家庭温暖。截至目前,该院采用“三步心和”调解法,共调撤家事类案件820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 南昌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牵头成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司法与社会联合救助工作站

  

  

  

  

  

  

  南昌市高新区人民法院联合区社会发展局、团工委、妇联、应急管理局签署出台《关于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相协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牵头成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司法与社会联合救助工作站,通过搭建信息互联共通平台,构建部门协作共育体系,探索出“信息共享-动态发现-法律支持-合力救助-关爱疏导”联合救助保护机制。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联动协作,从诉前、诉中、诉后各环节对儿童全程保护。诉前,各成员单位通过平台实时通报儿童信息,社发局协调临时监护人,法院为需确定监护状态或提起宣告监护人失踪、死亡的儿童提供诉讼指引,与应急局共同协调法律援助;诉中,法院开辟“绿色通道”,依法主动调查取证,快审快结;诉后,定期回访,通过个案帮扶、精准助学、心理疏导、主题宣传等,确保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引导儿童健康向上。截至目前,社发局已将13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其中9名儿童系经法院判决确定监护状态后纳入;法院联合社发局回访,共同劝导1名初中肄业生重返校园,勉励1名学生考取省重点中学。

  

  三 芦溪县人民法院推出“溪心护未”法治教育系列动漫作品

  

  芦溪县人民法院将法治教育与未成年人喜爱的动漫文化深度融合,引入本土化动漫IP“滋滋”,针对办案过程中常见罪名,拍摄“防性侵”“防校园暴力”“禁毒知识”等主题的法治教育系列动漫作品,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火种,构建“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法治教育新模式。县人民法院与县教育局联动,推动将“溪心护未”法治教育动漫作品纳入全县中小学道德法治课程及“开学第一课”必选内容,实现全县中小学法治宣传全覆盖。该系列作品赢得了全县师生的一致好评,起到了良好的宣教效果。

  

  四 兴国县人民法院打造“红兴帆·兴法铺子”线上线下法治教育新阵地

  

  

  

  

  

  

  

  

  兴国县人民法院积极推进法治教育沁润工程,打造“红兴帆·兴法铺子”线上+线下法治教育双线阵地。线上,结合中小学生特点,制作普法短视频、微电影投放在县人民法院抖音账号;在“开学季”“六一”等特殊节点,举办“开学第一课”“兴法护苗”等未成年人普法专场直播,累计观看量达8万余人次,被《江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线下,建设“兴法铺子”实体阵地2处,融合中华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法治教育,集法治宣传、矛盾化解、心理辅导三维一体;开设课后学法微课堂、红色观影站、兴法书屋、革命故事会、模拟法庭、兴法银行积分兑奖等栏目,由法院青年干警轮值,为中小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设置心理疏导室,预约心理辅导老师一对一帮助孩子排忧疏压、健康成长。自线下“兴法铺子”开放以来,共接待中小学生3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和心理辅导近20次。

  

  五 万载县人民法院建立“红橙黄三色预警”分级联动帮教机制

  

  

  

  

  

  

  万载县人民法院聚焦罪错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联合县司法局建立“红橙黄三色预警”分级帮教机制。立足罪错未成年人再犯风险性和回归社会可能性,从认识偏差、行为偏差、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赋分,根据分值区分为“红、橙、黄”三个预警等级。针对“黄色预警”,由承办法官开展线上线下回访,组织罪错未成年人和监护人参加心理教育课和家庭教育指导课。针对“橙色预警”,由“承办法官+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家事调查及回访,组织罪错未成年人和监护人参加一年不少于一次的心理教育课和家庭教育指导课。针对“红色预警”,在“橙色预警”的基础上,增加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必要时法院制发家庭教育令,要求监护人配合帮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心理疏导或帮扶救助。法官做好案件跟踪和动态销号,发现异常及时介入,必要时协同妇联、团委、民政、社区、教体、人社等部门开展帮教关护、专门矫治工作。该机制实施以来,共对48名罪错未成年人进行评估,开展心理矫治27次、家庭教育指导12次、家庭教育指导课堂3次,成功帮助8名罪错未成年人复学、25名罪错未成年人走上工作岗位。

  

  六 永丰县人民法院打造“红领巾讲解员+城区初中三年普法计划”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

  

  

  

  

  

  

  

  

  

  

  永丰县人民法院在县委政法委的牵头下,联合县教体局、团县委等单位,依托县护“未”中心平台,创新实施“红领巾讲解员+城区初中三年普法计划”,通过“校内普法+校外实践”双轨机制,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常态化、精准化。组建23名中小学生“红领巾讲解员”队伍,经法官培训后,以同龄人视角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校园内外参与“法槌体验”“反欺凌情景剧”等普法宣传活动。法院牵头制定了《永丰县城区初中学生基地研学三年(2023-2025)全覆盖工作方案》,按年级分设“认知法律”“模拟实践”“案例思辨”阶梯式课程,对城区初中学校学生进行全覆盖普法,确保每生三年内至少参与一次红色研学、模拟法庭等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20场,覆盖3万余人次,发放《青少年法治教育手册》1.2万余册,化解校园纠纷50余起。

  


原文链接:http://jxgy.jxfy.gov.cn/article/detail/2025/05/id/885253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