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厂”帮残疾青年开启“寻梦之旅”

时间:2021-05-20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12月3日上午9点,在位于宝坻区史各庄镇的宝坻区助残就业基地“阳光工厂”里,31名“特殊青年”正在忙碌着……他们有的在制作“钻石画”,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手工精油皂,还有的在捆绑拖把。

  这些年轻人存在智力缺陷,他们梦想着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可是这条“寻梦之路”却有些艰难。此时有人伸出了援手,带领这些年轻人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阳光工厂”是宝坻区的一家残疾人辅助就业机构,接纳残疾青年来此就业,并照顾他们的起居。田丽超是这里的负责人。她还经营着一家养老院,专门照顾年迈老人。田丽超与这些残疾青年的故事,要从2016年说起。

  2016年的一天晚上,田丽超在路边遇到一个迷路的孩子,她想送孩子回家,可孩子无法说清自己的住址。孩子身上有一个学生证,田丽超报警并与学校联系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宝坻区博爱学校的学生。博爱学校是一所为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学生提供教育的特殊学校。

  从那以后,田丽超一有时间就去博爱学校看望这些残疾孩子。在得知这些孩子毕业回家后大多无处可去、无事可做,自理能力出现倒退,田丽超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今年5月,田丽超和宝坻区博爱学校取得联系,想为该校家庭贫困的毕业生安排工作。经学校推荐,田丽超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最终选取了31名家庭困难的残疾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平均年龄20岁,他们来到田丽超的养老院,在这里他们可以免费吃住并得到精心照顾。

  这些残疾青年的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吃饭、上厕所都得一遍遍教,田丽超就自己摸索教学模式。她对这些青年很有耐心,有时教他们写一个字需要一两个月,一句平常的问候语往往要教上百遍。在田丽超的帮助和教育下,这些残疾青年性格变得阳光了,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走进他们的宿舍,房间干净、床单平整,衣柜里的衣服码放得整整齐齐。田丽超说,一开始他们不会整理内务,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耐心教导,现在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能让这些残疾青年自食其力,田丽超还请老师教给他们简单的手工活儿。经过田丽超和老师们的努力,这些残疾青年逐渐掌握了基本技能。

  说起第一次将产品售出的场景,田丽超记忆犹新。那次,他们将做好的60多个拖把卖给宝坻区的一所小学,当这些残疾青年将货款拿回来时,激动地说:“我们不是残疾人,我们可以养活自己!”

  能为特殊群体出一份力,田丽超感到很欣慰,可现实的问题也摆在眼前。田丽超告诉记者,一般人做拖把,每天大概能做上百个,而这些残疾青年10多个人一组,一天最多只能做40个。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就业,全天候寄宿,田丽超从来不收费。他们每天工作5个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不够他们的生活费用。田丽超每月为他们的饮食起居投入的4万元,几乎是她经营养老院的全部收益。而且,因为没有经验,产品销路并不是很好,如今仓库里还堆着5000多个销售不出去的拖把和数十幅装饰画。

  肩上的担子很重,可田丽超不愿放下,她知道,这些年轻人在这里不仅能参与集体劳动,还掌握了生活自理的技能,可他们一旦回家待业,这31个家庭的负担就要变得沉重起来。

  如今,田丽超还在寻找收益更好的项目。明年,她计划教这些残疾青年学习足疗、康复按摩等技能。他们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得市残联颁发的证书。到时候,他们就可以凭借一技之长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zz/shgl/tjcaw-iihnzhfz5582104.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