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公安局:小小联心卡 服务零距离

时间:2021-05-20 来源:贵州长安网 作者:佚名
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黔西南州兴义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推行向报警、报案、办事、办证群众发放“为民服务联心卡”措施,畅通群众咨询投诉渠道,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着力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机动车辆数量迅猛增加。车一多,就难免会发生些磕碰擦挂的事故。除了一部分群众选择快处快赔外,大多数人会选择报警。当后期当事人想要了解事故处理进展情况时,只能打处警单位的值班电话咨询,或到办公地点去找民警具体询问。

然而,基层民警工作繁忙,经常会出现到办公地点找不到处警民警,或打电话咨询接听电话的人因不知情而解释不清的情况。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是正常开展的,但由于缺少直接向民警咨询的渠道,导致部分当事人因不掌握处理进度而产生误解,有的甚至出现投诉、举报或形成信访问题,影响了警民关系的和谐。

上述情况在其他刑事、治安警情的处置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出现,在办理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等业务中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多是咨询投诉渠道不畅。这也成为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上的突出障碍,亟待予以解决。

“老百姓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有问题就要坚决整改!”在认真组织分析研究后,黔西南州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兴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吴贵森斩钉截铁地说。

找准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何从根本上破解群众咨询投诉渠道不畅的难题,还是让兴义市公安局的决策层费了一番脑筋。

既然核心问题是联系不上,如果回避这个关键点,整改的效果也不会好。考虑再三后,该局下定决心——发放警民联系小卡片,主动公开咨询投诉电话号码。

警民联系卡制度在公安机关已运用多年,在方便群众报警求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针对群众对于案件办理和服务事项的咨询投诉而言,只公布民警的电话,形不成办理监督闭环,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于是,兴义市公安局对传统的警民联系卡进行改进,形成“为民服务联心卡”。

“为民服务联心卡”增加了案件和服务事项经办民警所在部门主管领导的电话,以及本局督察大队的值班电话和举报投诉邮箱号。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群众打电话给经办民警解决不了问题,可以进一步向经办民警所在部门领导反映;在部门主管领导督促后仍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还可以电话或邮件向局督察大队反映。这就形成了问题反映和办理、督促的闭环,确保了群众提出的问题真真实实得到解决。

说干就干,马上就办。思路确定后,兴义市公安局迅速行动,一边快速敲定模版交给印刷厂印制后集中发放。另一边多次召开视频会、现场会进行培训,并下发简明扼要的工作要求,让中层干部和民警掌握“为民服务联心卡”的用途、发放范围、发放方式,避免走弯路。再一方面通过微信群组和共享表格进行实时调度,精准掌握发放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精准推进、取得实效。

4月21日,兴义城区发生一起摩托车与轿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摩托车驾驶员受伤。交警段小宝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在完成现场勘查等工作后,掏出两张“为民服务联心卡”,现场填写自己和主管大队领导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后交给双方驾驶员,告诉他们随时可以就事故处理事宜与自己联系,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还可以向大队主管领导甚至局督察大队反映。接过“为民服务联心卡”,两位驾驶员先是愣了一下,在看清卡上的内容后,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卡真好,以后我们咨询后续处理事宜就少走弯路了,谢谢段警官!”

多年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段小宝认为,主动公布咨询投诉电话虽然会让自己增加一些工作量,但还是很有必要。

因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量大,段小宝在上班时间难得坐在办公室,群众到单位或打值班电话很难找得到他,时间长了一些群众不理解,还对他进行投诉。“有了这个卡,群众能够经常与我保持联系,还可以向我的主管领导或督查部门反映,对我是一种很好的提醒和监督,也从根源上减少了群众举报投诉。”段小宝告诉笔者。

如今,兴义市公安局从事接处警或服务事项办理的民警,兜里都揣着“为民服务联心卡”,随时随地发给报警、报案、办证、办事的群众。自4月20日正式启动以来,已累计发放“为民服务联心卡”1000余张。

无论是报警人或是办事群众,纷纷对“为民服务联心卡”措施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一定将卡保存好,有疑问及时打电话咨询。

“在研判近日投诉情况时发现自从发放‘为民服务联心卡’后,我们接到的投诉明显减少了。”兴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维维欣喜地说。


原文链接:http://www.gzpeace.gov.cn/info/1403/46391.htm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